返回第260章 小型工厂(第1/2页)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心头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378/513782378/513782400/20200630141501/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什么时候都不缺偷奸耍滑的人,可来知青院干活的这帮妇女们却个个实心实意,手下绝不含糊,看的赵雪滢不好意思。

    一斤面能干什么?按照玉米面饼的做法,也就能出十三四个饼。

    成年人一顿饭起码要三个,这还不算饭量大的,加上老人孩子,也就一顿饭的量。

    尽管队长说不少了,可用她自己的三观衡量,却是少了。

    一开始只打算给报酬,不管饭,后来看大家干的特别卖力,照这个速度用不了两个月这些羊毛就能变成成品,时间能大大缩短,干脆管一顿午饭,当做犒劳。

    为了给大家做饭,专门请了村里有名的大厨华子来掌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他流水席。

    现在麦子收了,也没别的事,一听找做饭的,自己找上门免费给大家做,主要华子媳妇也在纺羊毛的队伍里。

    村子里除了那些孤寡之家,其他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人参加,沾亲带故的,来做饭就是帮忙,收报酬还不好意思。

    反正挡在前面的是队长,他们把一切都商量好了,根本不用她插手。

    既然这顿饭是犒劳大家的,那肯定不能差了。

    高粱面玉米面是最主要的主食,偶尔来顿白面,院子里的菜地各色蔬菜长势极旺,随手摘了,大锅里炒出来香的掉舌头。

    女人家自己吃点好的,总不忘惦记孩子。

    一人一个大海碗,自己吃不了两口,都端回家分给孩子吃。

    省一点的人家甚至会留出半碗到晚上再吃,毕竟知青院的菜里油水足,比了他们自家清汤寡水的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羊毛洗完,晾干,再纺成毛线,织毯子织毛衣,围巾帽子手套鞋子,除了工业品的呢大衣做不出来,其他只要想的出来的这帮巧手的妇女都能给你捯饬出来。

    为了让成品洋气好看,能和安德烈讲个好价钱,赵雪滢专门做了简单的设计,不能太过原始。

    手把手教,做惯了手工衣服,稍微一指导就能举一反三,很不用费劲。

    后来觉得白色太过单一,她专门去农场和老师商量之后费了一点功夫做出来染色剂,对毛线进行染色。

    为此又动员了村里的男人们,专门挖了染池,并排连着的四个,都是基础色,黑红蓝黄。

    既然决定染了,那就要做好。

    不能漂色不均,不能掉色,也不能含有不好的成分。

    为此赵雪滢又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最后定下了反复侵染四遍,再用轧染的方式,让颜色牢靠的停留在纺织物上。

    她和老师一起讨论出来的染料方子很成功,在反复试验中经受住了考验,成品出来过水的时候只有轻微的浮色,并且经过反复清洗,都没有掉色。

    她还调侃老师,用咱们的方子去纺织厂是不是能换回来一个厂长当当?

    总之,为了让安德烈出血,赵雪滢牟足劲把整个党庄村‘发展’成了一个集原料处理纺织侵染成品加工于一身的小型工厂,且是轻工业完整链条。

    如此一来赵雪滢彻底暴露了,大家都知道这活原来是她弄来的,村里的生活因为这场短工明显好起来了,众人是感激。

    她也不遮掩,既然都知道了,那就把话说在明处。

    为此专门和来干活的男人女人们开了一个短暂的会议,主旨是告诉大家,她是冒着被抓起来的风险接了这些羊毛,希望还是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