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动脉(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设从洛阳到长安的铁路。

    这条钢铁动脉一旦建成,困扰关中近千年的三门峡砥柱之险就不再是问题。

    一如向大脑供血的血管被疏通,人,不再有脑梗塞的危险。

    这个设想好是好,但很难实现。

    洛阳和长安之间,陆路距离大概八百里左右,宇文温估算过建设长洛铁路的费用,别的不说,光是需要的铁料,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以鄂州已经存在的夏口至大冶的铁路来说,长一步(按五尺一步计)的单条铁轨,重量接近二十五斤,这是“标准轨”的“单位重量”。

    若以一里三百六十步计,一里长的单条铁轨将近九千斤重。

    铁路自然要双条铁轨,故而一里长的铁路,铁轨重量将近有一万八千斤。

    那么,以里程八百里计,长洛铁路仅仅铁轨的耗铁量,就有将近一千五百万斤,这是什么概念?

    去年一年,周国的铁产量,是四百五十万斤左右。

    所以,要修建如此一条长洛铁路,得把周国四年的铁产量都投进去才行,这不现实,首先全国各地对于铁器的需求量很大,不可能把冶炼出来的铁都送去做铁轨。

    更别说铁产量四百五十万斤,是全

    国各地铁产量的总数,不是洛阳或者长安附近的铁产量,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要想修铁路,工地必须靠近铁矿,还得是大矿。

    或者,铁路要从铁矿附近“长出来”,延伸到其他地方。

    鄂州已建成的夏口至大冶铁路,就是从大冶监“长”出来的,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黄州西阳至光州光城的铁路,虽然耗铁量巨大,却因为有了大冶监做强力后盾,这一工程才得以顺利建设。

    洛阳和长安,没有类似大冶监如此规模的铁矿,修二十里长的铁路勉强可以,修八百里长的铁路,那是妄想。

    而大冶监的铁产量,去年超过三百万斤,占了全国铁产量的将近七成,如此,才能支撑起光黄铁路建设的巨大铁需求。

    年产铁三百万斤,是个什么概念呢?

    原本的历史里,唐中期,全国一年铁产量较高时,大概是两百万斤。

    而现在的大冶监,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大量新式炼铁炉投入使用,去年一年的铁产量超过了三百万斤,比十年前周国全国一年的铁产量还要多一倍。

    单个铁监就达到如此铁产量,会不会不科学?

    不会,因为原本的历史里,北宋的徐州利国监,高峰期年铁产量将近二百万斤。

    如今的鄂州大冶监,冶炼技术及能力不过是达到了北宋时的水平。

    饶是如此,光黄铁路也得建设数年才能开通,不过到那时候,经过新一轮“技术改造”和改制的大冶监,早已经变成“大冶制铁所”,预计年铁产量将会接近一千万斤。

    这种铁产量,会不会不科学?

    不会,因为原本历史里,明代中期以后,仅是没有著名大型铁矿的福建一地,年铁产量就接近两千万斤。

    对于宇文温来说,数年后年产铁超过一千万斤的大冶制铁所,冶炼技术及能力不过达到了明中期的水平。

    而大冶制铁所的“原型”,诞生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汉冶萍公司,靠着“同样”的大冶铁矿山,年钢产量以万吨计,占全国钢产量九成以上。

    但近代的冶炼技术,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出现,所以大冶制铁所未来年产铁数千万斤这种梦,做一下还行,但产钢上亿斤那种梦,真就是白日梦了。

    所以,长安至洛阳的铁路是无法全线建设的,宇文温构想中的钢铁动脉,根本就不现实。

    而随着长安人口越来越多,超过关中的承受能力之后,粮食问题,始终会困扰长安,困扰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