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再三打脸(第1/2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车行驶在邺城的街道上,宇文温坐在车厢里,身上依旧穿着表演时的道袍,方才结束“滚油捞钱”的表演后,他和小皇帝聊了一会便告退。[([网

    悲催的周法明留在宫中,陪着小皇帝宇文乾铿,讲各种奇闻以及建康城的风土人情,不光如此还得在宫里过夜,因为宇文乾铿很爱听。

    周法明和田益龙没有随着使团回去,留在邺城和宇文温一起熬到九月,基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心理,宇文温觉得反正周法明待在使邸没事做,便将其推出来是一时情绪激动,故而忘记先前的约定。而宇文温这段日子不时入宫讲故事给宇文乾铿听,留意观察之后,也觉得宇文乾铿的表现很正常。

    就是无忧无虑的样子,喜欢听各种新奇的故事,如同寻常大户人家的小郎君一般,对高墙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方所有的表现,和宇文温的小侄子相仿。

    毕竟双方年纪相近,都喜欢听奇闻,然后吓得睡不着觉,然后还是想听,这才是正常小孩子的表现,唯独一处不同的是,宇文乾铿得时不时端出皇帝的架势,像个小大人。

    越看越像阿斗,所以宇文温的关注点在于丞相尉迟迥,只盼着对方能如诸葛丞相般,来个呕心沥血、两朝开济老臣心,那局面就好得多。

    结果今日现是自己看走眼了!

    丞相尉迟迥辅政,按着这个时代的‘惯例’,不可能不在小皇帝身边安插耳目,时刻观察并掌握对方的言行,以便在其态度恶化之前采取措施。

    如果宇文乾铿“没心没肺”,不觉得身边内侍是他人耳目,那么说起话自然是无所顾忌;如果小皇帝开窍了,觉得身边人是耳目,那么说话则会三思而后行。

    然而方才的事情乾铿的表现却两不靠。

    先是说“朕猜出来了”,却没接着说下去,而是凑到宇文温耳边,低声说“方才釜里飘出的气味中掺杂着醋味”,然后又坐了回去。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两种表现之一:要么,小皇帝直接问滚油捞钱的诀窍;要么小皇帝让左右退下后再问。

    小皇帝若是直接问,也许没想那么多,没考虑到诀窍泄密的问题,要么就是想到了,但觉得身边人可靠,不觉得会泄密。

    宇文温把这种表现归为状态一,就是不提防身边人,这种表现和年纪相符,算是幼稚。

    另一种表现,就是小皇帝应该让左右退下,然后再问滚油捞钱的诀窍,这说明他有保密意识,进一步说觉得身边人不可靠。

    宇文温将这种表现其归纳为状态二,也就是提防身边人,小小年纪有如此心机,算是早熟。

    但是对方既没有让左右退下,却又有保密意识,在宇文温耳边低语点出油的气味掺有醋味,之后却没追问诀窍是什么,幼稚和早熟同时表现出来,这样子就很矛盾。

    矛盾之一:不让左右退下,却要防着对方,也就是说基于某种原因,小皇帝没有赶人走,但也不想让左右听见自己的某些谈话。

    矛盾之二:宇文乾铿和宇文温讲悄悄话,却在说了一句之后就结束,没有长谈,也就是说小皇帝介意长时间说悄悄话。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故事,这两个矛盾之间透露出来的故事,让宇文温“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矛盾一,小皇帝既然要保密,为什么不让左右退下,宇文温觉得即便内侍是某人安插的耳目,也不至于不给小皇帝面子。

    若是宇文乾铿直接让内侍退下,对方也许不乐意,但怎么也得照顾一下小皇帝的感受,毕竟在外臣面前做得太过也不好。

    那就是小皇帝不愿意这种行为,让某人觉得不快。

    矛盾二,既然已经开始讲悄悄话,结果只说了一句就结束,这种行为说明,悄悄话的行为不妥,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