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八章 杀手锏(第1/2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面对着杨济的再次发问,刘炫已经亢奋起来,先前的辩论之中,虽然他稍处下风,虽然对方一直在质疑古文的真伪,但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让刘炫觉得全身血液都要沸腾了。

    真金不怕火烧,我倒要看看,你还能从古文里找出什么所谓的破绽来!

    深吸一口气,刘炫开口说道:“杨司马请讲!”

    “后学有两点疑问,其一,云瀍水出河南北山,后学查阅史料发现,两汉时瀍水实出榖城,、其地理志均为相同记载,而至晋时,瀍水已改道,省榖城,出北山!”

    “其二,云积石山在金城西南羌中,然则汉昭帝始元六年始置金城郡,汉武帝时并无金城郡一说!”

    说到这里,杨济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质问:“孔安国古文已于永嘉之乱后失散,晋元帝时梅赜称自己所献古文即为汉时孔安国古文”

    “当时梅赜所献还有、,按其所说亦是孔安国所作,当年是与古文一同进献汉廷。”

    “若梅赜所说为真,为何武帝时现世之,对瀍水的流向描述却用了晋时的新道?为何武帝时现世的,竟用了武帝之子昭帝时方有之地名!!!”

    “后学不才,悟不透其中道理,还请先生解答!!”

    杨济所言掷地有声,话音刚落满堂鸦雀无声,刘炫只是略微思绪随即面色一变,想说些什么却始终开不了口。

    因为他读书无数,所以按着杨济的质疑回忆起汉书及各类史料书籍,不确定对方所说瀍水改道的问题,但隐约记得金城郡似乎为汉昭帝始置。

    如果对方没说错的话,那么就意味着…

    是汉以后之人伪作,那么同在一起为梅赜所献的及古文,按理来说也极有可能是伪作。

    所以,所以我寒穿苦读数十载的古文,极有可能是伪作?

    啪的一声,章华手中拿着的炭笔折断,这是因为用力过度的原因,作为速记的章华,听得杨济的质疑,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来。

    先汉时,无论是伏生的今文,还是孔安国的孔壁古文,在永嘉之乱后便已散失,再无人得知其真面目。

    直到后来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又有、,梅赜自称此即为孔安国的孔壁古文,后经许多经学名家考证为真,立为官学。

    南朝数百年来,读书人所学,就是梅赜所献,章华也不例外,他读书数十载,对梅赜古文为真书的说法深信不疑。

    结果,结果这极有可能是假的?啊?

    不光章华,源出南朝学系的张轲,还有郑通,都已如遭五雷轰顶,他们从求学之始,老师或者尊长教授的就是梅赜古文,结果,结果…

    只要理智尚存,就应该接受杨济对的那两条质疑。

    虽然他们未必知道瀍水在汉晋之际变过道,未必记得汉书里有说过瀍水出于榖城,也未必知道金城郡是汉昭帝才开始设置的,但这不妨碍他们倾向于接受杨济的观点。

    也许杨济是信口胡诌,但这不太可能,因为在如此场合敢乱说话,事后真相大白之际,这个人的名声也就臭了,更何况郑通等人对杨济的人格还是信得过的。

    所以说我这数十年奉为圭臬的梅赜所献古文,极有可能是假的?

    堂下,许绍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他的脑子有些乱,所以要捋一捋思路,杨济的质疑他倾向于相信,但又不知该不该相信。

    因为一旦确定是伪作,那么就会连带着证明梅赜古文极有可能也是伪作。

    晋元帝时,梅赜献五十八篇,其中包括伏生今文三十三篇,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又有、,按梅赜所说是汉时孔安国所著。

    也就是说,梅赜献书,包含了今文、古文、孔安国、孔安国,后来学者们考证判定梅氏古文即为孔安国孔壁古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