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点,白秀菊下班走了。菜市场人多了,买卖就忙了。
贺春花问:“大葵,怎么没见文秀来呢,我把照顾你们的事不是交给她了,她上哪去了?我来了也不着面,她不知道我来么?”
“文秀自己还闹腾不过自己来哩,别提了,快烦死她了。”
“文秀怎么了?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唉,还不是为孩子的事?他们俩个不能生孩子,那边家长就催,人家就一个小子,不生孩子能行吗?男方家长不干呢,没好意思说出口叫他们离婚,但是非要给他们领养一个孩子,文秀不愿意要,挺烦脑的。这不叫他们回老家了,说是商量事去了,前一天走的。”
“噢,文秀回他男人老家了。”贺春花若有所思。不说话了。文秀一直没生孩子的事,也真是件烦人的事。
白秀菊是个坦诚的人,也很务实。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孩子整天逃学,白秀菊就决心开个小煎饼摊,带着小孩子一块干,卖个煎饼油条也不错。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拢住孩子的心。主要是为了孩子。
贺春花见过白秀菊家的那小子,不爱说话,对外人有敌视性,性格孤僻,是个不服管的小子。贺春花想这孩子心灵扭曲了,不带着真要学坏了。贺春花可怜白秀菊。当白秀菊说起开煎饼摊的事,贺春花表示能帮一点就帮一点。不再纠缠白秀菊和于大葵有过什么关系。贺春花料定,白秀菊大概也就是巴结大葵点,谋点好处。
贺春花拿出两千块钱来,帮助白秀菊开煎饼摊。为的是能叫白秀菊带着她那个逃学的小子,在一块做个小买卖。怕那孩子学坏了。没有一个父亲管教真是不行。贺春花就留心在乡下老家给白秀菊介绍个男人。老实巴交又正派的。
白秀菊很感激贺春花,把她当成了大恩人。自己开起煎饼摊来,每天早晨都叫小子给送过来两份煎饼果子。孤儿寡母的生活不容易,贺春花总是叫小子把饭钱带回去,一来二去就成了长买卖了。白秀菊的煎饼果子是于大葵两口子的专供早餐。两家关系处的不错。慢慢着孩子也知道干活了,知道心疼母亲了。
贺春花一直想着给白秀菊介绍男朋友的事,希望帮白秀菊成个新家。
于文秀走了一阵子了,老不回城来,贺春花不放心,心里惦记着。她与小姑子的关系不错,从她结婚进了于家大门,就没有和于文秀红过脸,处得感情很深。自己上城里来打工卖菜做生意,都是于文秀安排照顾的,要不她一个农村妇女怎么会进了城啊?还把丈夫孩子都带进城来了。都是于文秀的功劳。贺春花不会忘记这个可亲可爱的小姑子。
于文秀结了婚一直没孩子,这也是叫贺春花头疼的事。这可怎么办呢?她们有文化的人还开通点,贺春花比小姑子还发愁呢。贺春花关心于文秀,于文秀倒是不太在乎,干事业为主,大不了做个丁克家庭。单身贵族怎么着了?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也没必要为此烦脑。
贺春花文化水平低,在农村生活的时间长,想不那么通,就对于文秀说:“你倒想的开,人家男家呢?陈洁明呢?陈洁明不想要孩子啊?就是陈洁明同意你的想法,人家他父母呢?谁家娶媳妇不是为了要个后代留个根啊?人之常情!有这种要求属正常,你那一套才不正常呢。”
提到陈洁明的父母,于文秀就不说话了。她公公婆婆每次上城里来就催他俩要孩子,后来就成了他们来城里主要要做的工作了。闹得于文秀脑袋疼。陈洁明不敢老反驳父母,但他也不想太责怪媳妇,况且这是两个人的事,陈洁明日子也不好混。
于文秀的婆婆公公,基本就是老农民那种想法,辛辛苦苦劳动一辈子,不就是为了给小子娶房媳妇,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啊。在农村没个小子,也确实不行,干农活,过年过节的,走个亲戚会个朋友,特别是婚丧嫁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