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除夕之夜(第1/3页)  工程代号52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流通不畅、物质匮乏的年代,任何人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陌生环境,也会感到极度不适应,陈耀华夫妇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适应能力强,没用多长时间就较好地融入到新的环境。陈耀华觉得今天这样的机会,可以帮助三位新同事,特别是两位来自南方的新同事入乡随俗。

    主人和好了面,准备开始包饺子,三位客人跃跃欲试,陈耀华夫妇也鼓励他们参与其中。等真的伸手干活,小高还不错,小林跟小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无论擀皮还是包馅,他们两个都是第一次,要么擀的饺子皮厚薄不匀,形状不规整,要么包出的饺子捏合不紧密,有些地方还张着嘴。

    看着他俩笨拙的动作,范红英抿着嘴微笑,把不合格的成品重新加工一番。

    因为自己包的饺子奇形怪状,小林觉得不好意思,有点缩手缩脚,范红英善意地笑着鼓励道:“没关系,第一次干这种活,谁也没有经验,但毕竟不像在实验室做试验,家务活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亲自动手做几次就熟练了。”

    “范师傅说的很有道理,你看,我现在擀的饺子皮,就比开始的质量好多了。”小何似乎悟出了窍门。

    “嗯,起码形状规整了,但还有继续提高的必要,因为标准的饺子皮不仅呈圆形,而且最好是中间稍微厚一点,周边要擀的薄一些,而你擀这饺子皮,整张几乎一样厚。”陈耀华接过小何手中的饺子皮摸了摸,然后评价道。

    在宾主的说笑声中,没费多大功夫,一大盆饺子馅就包完了一半左右,陈耀华已经烧开了水,他把摆放在盖帘上的一排排饺子下到锅里,不到十分钟饺子煮熟了,他捞出来装满了三个特大铝制饭盒,用一些保温布将饭盒包裹起来,放进一只大号帆布包里。

    陈耀华站在客厅门口对客人们说:“你们三个吃了饺子再回宿舍,我就不陪你们了。”说完,他穿上棉衣,带上手套,提起帆布包,转身出了大门。

    把帆布包挂在自行车把上,陈耀华跨上自行车,迎着凛冽的寒风,吃力地往前骑行。

    除夕夜,人们都在家里过年,路上没有见到一个行人,借着昏暗的路灯,可以看见片片雪花在空中飞舞,雪下的虽然不算很大,但从下午开始一直没有停歇,不知不觉中,路面已经铺上了一两公分厚的积雪。

    骑行了二十来分钟,陈耀华终于到达TSM研究室所在的试验楼,因为工作需要,TSM研究室有三个组的试验并没有因为过年而停止,每个试验组都有两三名技术人员和试验工人,按正常倒班顺序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自从组建TSM研究室,由于科研任务繁重,逢年过节职工们基本没放过假,陈耀华也从未休息过。

    把自行车停放在楼道里,陈耀华从车把上取下装着饭盒的帆布袋,上到二楼,往右一拐便是试验二组所在地,当他推门进去时,几位职工正在岗位上忙碌,他们扭过头来看了一眼,表情淡定地说了一句:“主任来啦。”看来,职工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陈耀华走到近前小声说道:“我来看看大家,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大家辛苦啦!”

    几位职工继续忙碌着,陈耀华默默地站在他们身后,没有人再跟他说话。十几分钟后,职工们忙完了手头的工作,转身看见陈耀华,“主任,你怎么不坐下呀!”

    “我给大家带了点饺子,你们洗洗手,尝尝我家的手艺。”说着,陈耀华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只饭盒放在桌上。

    “主任,外面冰天雪地的天气,黑灯瞎火的,你来看看就很好了,还给我们带来这么好吃的东西,让我们说什么好呢?”带班的班长很感激领导的关怀。

    在凭票供应的年代,每个城市居民的粮油副食都是固定的,谁也不多,谁也不少,谁家也没有富余,几位职工非常清楚,不要小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