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9章 征途中的尘埃(第1/4页)  出笼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卫铿作为潘多拉位面“主管者”本不应该为绝命位面操心。可作为集群状态卫老爷操心过剩。
    (卫铿尚不知道白灵鹿对上面取得了重大胜利。此时自己已能全权决策潘多拉开拓。)
    卫老爷:干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就思考着和别人的岗位协作。
    卫刁民分外鄙夷日式小型株式会社的企业文化迫使每个人只做自己的事情将自己办公桌隔板外责任一推了事。
    在遇到同僚刘素后卫铿开始更认真地施加对绝命位面的正面影响。
    卫铿决定从主世界资料库中抄一些论文然后修改物色一下发过去:“潘多拉位面的重点是生态链那就用生态链概念来描绘近古时代全球生态的变化。”
    论文引用了统伐区455个观测站(与种植园重叠)的数据。建立了模型。
    物种时代生物基因是稳定的各地的生态能量流转模式也是固定的。这类似于二战之前列强在自己本土布局的产业资本。(产业资本依托于所在地不可流动)
    而潘多拉时代到来后各地物种基因信息交汇。类似于现在的全球化到来。
    重点提纲:全球一体化的主观因素是全球政治格局的平稳而客观要素是全球交通科技的发展。
    随着海运、陆运成本的下降决定地球各大经济体之间是必然产生交流的。只要交流就有更多的资金往互而在资金汇集的过程中就会在全球各个经济体内产生新的话语权阶层。
    这是种趋外的力量。大的经济体由于内部底牌多在全球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仍能调节内部的平衡让交互派将利益留下来。但小的经济体则达不到平衡结果就是让交互派将利益全盘的带出去!
    所以在全球一体化中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这个模型就和潘多拉地区各地的生物群落类似!强大的生物群落不断的向外拓展而弱小的基因群落逐渐丧失蛋白质的主导权成为附属。
    全球一体化打破各地的多样性让全球的经济生态统一。
    而由于在整个地球单一化的经济生态中产业链分为上下游所以如自然界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位。
    受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同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那就占据全球经济领域的高端生态位。相反基础教育水平差的就必然盘踞在低端生态位。
    高端工业供应链的生态位有很高的准入门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至于后发国家即使是提高教育也得不到资本和技术的承接而教育水平提高了却又难以参与低端工业生态位。在内卷中高端人才流逝中低层则是留在本土产生不稳定。
    这一点卫老爷深有体会:作为个人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学习如果被安排的是简单重复劳作的岗位被压榨最基础的体力那么肯定是躺平了。
    然而在全球资本收割式的粗放治理下高端制造的供应链上岗位就那么多美欧方面自己都不够吃----大街上有那么多的文质彬彬的流浪汉还得弹着小提琴卖艺呢。
    大型国家只有依靠更高的治理水平持续不断的基础建设投入才能让牢固的基础可以承受更多的高端科技产业链。
    例如:几万亿的高铁设施养活大量电气供应链;大型的水坝让发电量节节攀升养活了特高压电网的供应链;以及在城市普及电动力交通工具支撑电池相关产业的进步。
    类似的在潘多拉位面统伐区主动插手碳循环氮循环让环境基础上可以做到供应人类主体的基因群更广泛的生存。这都是为了让基础能容纳占据高层食物链的人类。
    而在经营繁荣的经济生态链时外部存在是想要进来觅食的并且他们的目标仍然只有高端生态位。
    例如跨洋资本建立app外卖公司。那他们绝对不会派人来做外卖员的工作而是要金融管理岗位要直接控制现金流。通过“优异高效的资本管理”来最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