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边贸代理(第1/10页)  重生之我的九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许文东九七年开始跑中俄国际长途时,中俄边贸的暴利期已经过去了,经历了九三年下半年开始的四年低迷期,刚刚进入恢复期。
    那时候通信不发达,一群司机到地方卸完货之后,没啥事,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
    一群老爷们喝多了,就愿意吹牛逼。
    尤其是那些八十年代末就跑这条线的老司机们,更是会以一种前辈的姿态,来给后辈们讲述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倒爷的那些高光时刻。
    比如绥分河小城不大,但却有自己的国旗班,每天和燕京一样举行升旗仪式,尽管它的人口只有几万。
    比如城市中心有一个广场,广场四周的街灯,都是从天安门“退役”后重新上岗的。
    比如它的出租车多是北京吉普,起步价达到10元,但人们似乎见怪不怪。
    比如这一切,都是因为时任绥分河市副市长的那位,和燕京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再比如牧丹江轴承厂和老毛子做了一笔生意,一吨白糖换一吨钢材,换了整整四百吨,赚了上百万!
    再比如一个姓王的倒爷刚到绥分河,第一笔生意是用不到一车皮的壁纸,换回了三车皮的旧电机,一下就赚了二十万!
    如是种种,真真假假,间或夹杂着一些夸大其词。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此时的中俄边贸,暴利!
    而许文东心里记着的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就是他赚钱的契机!
    “东哥,我们现在去哪儿?”柴凤义问。
    “先找住的地方,然后去存钱吃饭。”
    “好。”
    许文东带着柴凤义找了家广场附近的旅馆,虽然贵点,但环境较好,还在政府旁边,安全性上有保障。
    把东西安置好后,许文东带着柴凤义找到绥分河唯一的一家银行,把身上的五万块钱存进去三万,剩下两万留着进货和吃饭。
    走出银行,随便找了一家出租车司机扎堆儿的小饭馆,点了一盘十块钱的青椒肉丝和一盘六块钱的麻婆豆腐。
    这个收费,已经堪比燕京和魔都了。
    超高的物价也是中俄边贸陷入低迷后,绥分河人口大量流失的一个原因。
    吃完饭,许文东带着柴凤义继续逛,也不说干什么。
    逛完后还是回到那家小饭馆吃了晚饭,没有喝酒。
    吃饱喝足回到旅馆里用热水烫了烫脚,美滋滋地睡了一觉。
    柴凤义有点着急,来一天了啥也没干,只进不出哪能行?
    “哥,咱们”
    许文东翻了个身,把头朝里,存折和剩下的一万多块钱就压在他的枕头底下。
    “关灯睡觉,有啥事明天再说。你性子太燥,得改。”
    柴凤义无法,只好拉灭灯泡,也上床睡觉。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之后,许文东带着柴凤义直奔东宁边贸公司。
    八十年代的边贸是国家专营的,私人不许触碰。
    八十年代末绥分河边贸兴起时,全市只有一家国营边贸总公司有外贸经营权。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是国营公司,凭啥你家吃糖我家吃糠?
    于是,在种种原因之下,由政府做主,其他17家国营公司也“分享”这项权利,是为“一顶帽子大家戴”。
    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关系日渐正常化,同志的称呼也被重新提起,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开始参与外贸,于是这顶帽子也越拉越大。
    根据九零年赵副市长制定的政策,只要缴纳三十万元的注册费,就可以注册一家自己的公司,并挂靠在总公司名下,进行进出口贸易。
    许文东没那么厚的资本,跟王岩要三十万,除非王岩脑袋被门框挤了才会给他。
    所以许文东只能选择给边贸公司做代理,用手里的五万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