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新年快乐(第1/4页)  重生之我的九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92年2月3日,农历大年三十。
    国内家家户户过大年的日子,在遥远的莫斯科,却只是一个普通而忙碌的星期一。
    拉娅超市已经是莫斯科名副其实的第一超市,而且刚刚开了两家分店,全部用的是拉娅超市自己的盈利资金,没有用许文东追加一分钱。
    从海参崴到莫斯科的火车只留有一节车厢用来载客,其他的车厢将座位全部拆除,以运输更多的货物。
    甚至为了保证拉娅超市的货源供应,卢日科夫亲自找到刚刚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交通部(前苏联交通部),要求他们行文远东铁路局,增加一趟海参崴到莫斯科的货运专列,以保障莫斯科人民的物资供应。
    自去年联合叶利钦,成功捣毁八月事件后,卢日科夫迅速完成了从政治官僚到政治家的转型,他成了莫斯科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领袖!
    当在八月事件中元气大伤的波波夫数次宣布辞职后,卢日科夫似乎就成了莫斯科新的当家人。
    他和叶利钦关系匪浅,交通部的一帮新旧官僚当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得罪他,当即以最快的效率行文远东铁路局,增加了一趟货运专列。
    但即便如此,三家拉娅超市仍旧无法填满莫斯科九百万市民的肚皮。
    每天超市门口都人满为患,长长的队伍似乎要淹没加里宁大街。
    哦,现在的加里宁大街已经改了名字,叫作新阿尔巴特大街。
    拉伊莎的神通广大已经为人所熟知,和奔走于欧洲的俄罗斯倒爷不同,她对那些昂贵的电脑之类的商品没有兴趣,只关心莫斯科和俄罗斯人民的温饱。
    大量物美价廉的食物和轻工商品从东北三省发往绥分河,不知救活了多少厂子,这让东方边贸在东三省的官员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许文东这个名字,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位领导的茶余饭后。
    绥分河一海参崴一莫斯科物资补给线就这样彻底建成了,随着俄罗斯新政策的陆续出台,李亮甚至已经做好了包机包税的运输准备,以确保可以供应拉娅超市更多的分店。
    在俄罗斯经济短缺仍将持续的未来几年,拉伊莎似乎就抓住了一条独辟蹊径的重要的生命线。
    “噢,拉娅,今天给我们送什么来了?”一个身量高大长相英俊的男人迎出来笑道。
    拉伊莎迈动大长腿笑着走过去,和对方进行贴面礼,然后笑道:“一些稀罕的食材,尤其是海参崴的鱼子酱,运过来可是费了我一番功夫呢。”
    “是么?我们今天有口福了。”男人的金发夹杂着一点红色,正是许文东笔记中重点关照的阿纳托利·丘拜斯!
    话说回来,他和许文东的俄罗斯身份还重名了呢。
    丘拜斯手下的哼哈二将格里戈里·格拉兹科夫和尤里·亚马盖耶夫迎了过来,他们一个是性格文静喜欢思考的工业自动化专家,一个是满含深情的数学家。
    他们是丘拜斯年轻时的伙伴和同志,是丘拜斯小组中最开始唯二的核心骨干。
    亚马盖耶夫怪叫道:“嘿,拉娅,丘拜斯现在只有看到你时才会露出这副和善健谈的样子。噢,想想他情绪激动口若悬河地反驳我们的时候,马上就会变得满面通红。”
    丘拜斯横了一眼自己的手下和伙伴,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也是一个认真负责c毫不做作的领导者。
    而拉伊莎对他的感觉则是举止得体,充满自信,同时又小心谨慎,这也许和他与克格勃的恩怨有关。
    拉伊莎笑道:“你可不要胡说,被玛利亚听到可是会生气的。”
    玛利亚·达维多芙娜·维什涅夫斯卡娅,丘拜斯在去年刚刚迎娶的第二任妻子。
    他们现在都在十五号别墅里,和盖达尔一起为叶利钦起草经济改革政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