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8章 天津(第1/2页)  清穿之幼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民是安徽淮南人,名叫陈二柱,草民状告淮南知州盛怀仁,勾结山匪,侵吞赈灾款,强抢民女,恶意杀人。”
    这罪名不小啊!
    康熙闻言脸色不好看。
    康熙对盛怀仁印象不是很深,大清幅员辽阔,外放的官员更是多不胜数,只和知州在地方上是个大官,但是放眼望去,真不算什么。
    “可有证据?”上首的老大人继续问道。
    “草民这就有份家乡的联名书,上面证词是当地秀才公写的,手印是乡亲百姓们按的,草民句句属实,不敢欺瞒,还请大人为草民做主啊!”
    说着说着那人那边哭嚎起来了。
    上首的老大人看了一眼康熙的位子,继续道:“本官会派人核查证据,若是属实,定会还你公道。”
    “草民谢大人。”
    “你且具体说说盛怀仁是如何勾结山匪,侵吞赈灾款,强抢民女,恶意杀人的?”
    随后在陈二柱的陈述中,事情要从六月开始说起。
    陈二柱家住淮南的一个村子里,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人比较机灵,十三四岁的时候便跟着外面结交的人出去跑商。
    他脑子活泛,一点就通,倒是赚了些银子,到了十六七的时候,家里便催他成亲,他看重了邻村秀才公的女儿明华。
    有意求娶,秀才公叫他虽然没有读书,但是见识不俗,家境尚可,倒是同意了。
    双方家庭交换了更帖,定了成婚的日子,就快要成婚了,结果出事了。
    明华成婚前去街上买东西,被知州盛怀仁多看了几眼,盛怀仁倒是没说什么,不过他身边的“机灵”,把人偷偷带进了盛府。
    盛怀仁这人本就心思不纯,别人给他把人送来了,他也就没有拒绝,只是明华不愿意,她已有婚约,盛怀仁比她爹年纪都大,当然不愿意委身于她,宁死不从。
    最后明华是被蒙着布抬出盛府的,盛怀仁没当回事,陈二柱一直在找未婚妻的下落,因为跑商,认识的三教九流比较多,还真让他打听出来了。
    从盛府的一个婆子那里知道明华已死,听说死前身上连块好皮子都没有,陈二柱当即恨不得冲进盛府把盛怀仁给宰杀了。
    再后来,没等陈二柱报仇,洪水便来了,朝廷救灾及时,陈二柱家乡受影响,但是尚且能保命,这个时候陈二柱还没有放弃给未婚妻报仇,一直盯着盛怀仁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的跟着,还真让他发现不少东西。
    盛怀仁跟附近的山匪勾结,劫了朝廷送来的赈灾粮,转头以高价卖出去,如此来了好几次,盛怀仁行事小心,出了陈二柱这个连日盯他的人,还真没人发现。
    原本陈二柱是打算直接揭发盛怀仁的,只是盛怀仁这狗东西惯会做表面功夫,陈二柱怕自己没给未婚妻报仇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
    这才联合自己未婚妻的亲爹,写了这联名状,他进宫告御状。
    陈二柱说的悲戚,不像是谎话,天高皇帝远,像他说的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审问后,康熙立马派人去查。
    晚上康熙便道:“朕打算明年去一趟江南。”
    幼清:“也好。”
    “你跟朕一起去。”
    幼清点头:“嗯,正好也去那边看看,如今颜悦阁在江南可比京城的生意还要好。”
    这也有江南地大物博的缘故。
    十一月底,康熙派去江南的人查证回来,盛怀仁确实做了那些事,按照律法,抄家革职,斩立决。
    又过年了,康熙二十九年便这么惊心动魄的过去了。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准格尔彻底败了,归顺大清。
    蒙古通商一事渐渐有了眉目。
    百姓吃盐困难的问题解决了。
    还有,康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