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上太空(第1/2页)  从都市开始当机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20年12月31日。
    今天,零重力正式入驻天工空间站的日子。
    此时‘黔州卫星发射中心’正准备向外太空发射最新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星舟号’。
    ‘星舟号’是杨宇研发用来专门作为客运所用。
    比科研所用的载人飞船空间更大,可以同时运送20个人进入外太空。
    不过,由于空间更大了,体型自然也更大,所以搭载这种‘星舟号’载人飞船的是‘星辰三号’重型运载火箭。
    ‘星辰三号’是这两年才发射成功的重型运载火箭。
    由零重力一手打造,具备蓝星近地轨道200吨运力c同步轨道100吨c月球轨道70吨运力。
    而这次的‘星舟号’载人飞船满载也才70多吨,并且‘星辰三号’只是把载人飞船运送到同步轨道而已。
    再加上多次发射的顺利稳定,所以完全能够胜任。
    而零重力这次只打算想外太空发射运送40位航天员。
    其中除了科研人员外,还有技工人员以及1名厨师。
    杨宇正坐在自家的‘星舟号’载人飞船内部,除了他以外,还有19名零重力的航天员也在内。
    剩余的20人则是乘坐另外一艘‘星舟2号’载人飞船,他们将会在杨宇们乘坐的这架‘星辰三号’发射之后十分钟跟着发射。
    随着时间来到晚上9点钟。
    这次的发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晚上,除了发射窗口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元旦。
    原则上来说,只要技术达到,天气情况良好,什么时候都可以向外太空发射火箭。
    之所以以前会很重视选择发射窗口,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安全,稳定的发射。
    随着倒计时的启动。
    杨宇一行人耳机里传来飞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点火’声。
    “轰”
    ‘星辰三号’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向着外太空飞去。
    为了不让粉丝和家人担心,这次杨宇上太空是保密的,所以并没有直播。
    等到顺利到达太空之后,杨宇才会联系家人。
    很快,‘星辰三号’就突破了大气层来到了外太空,接着和二级火箭分离之后就继续向着更高的轨道飞去。
    尽管天工空间站的体积比国际空间站大很多,重量也很重是它的很多倍,但是建造的轨道高度也仅仅只是在同步轨道423公里处。
    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左右的高度的轨道上运行。
    1主要原因有三个:
    2运输成本,相对传统空间站的建造方式,越高的地方耗费的燃料等就更加多,成本自然就更大。
    3主要还是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在蓝星周围存在的磁场会控制一些带电的电子和离子,与来自太阳风的高能粒子对抗。
    如果空间站的轨道太高的话,就无法收到磁场的保护,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害。
    实际上,太空和蓝星大气层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100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外为太空。
    一般太空实验所关心的接近真空的环境c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c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等,400公里高度都足以满足。
    并且通过一些物理过程注入来自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或是加速蓝星周围本身的带电粒子。
    因此,空间站飞行在400公里高度附近是比较安全而合适的。
    当然,以后杨宇建造的高轨道卫星空间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虽说是高轨道,但是其实也是没有脱离蓝星的磁场范围,最多也就是800公里左右的高度。
    这时候只要有响应的设备就可以完全抵挡的住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