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这不是巧了么这不是(第3/4页)  我的国风百艺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是为什么在临安城,窦箫找不到合适演员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且,那场演出之后的行业内外的评价都非常的高,林桐的助演,一下子将窦箫的戏都给带起来了。
    戏曲舞台上就是如此。
    就算是梅兰芳,如果和他搭戏的那个人实力不行的话,梅兰芳也唱不出什么太大的名堂来。
    必须要是两个人都是名角,两个人都卯上了,都用上吃奶的劲儿,这样的演出,那才是真正的好看。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戏班子里,角儿很重要,但是配戏的人,也同样重要,四梁八柱,必须都要是能跟角儿对上戏的人,否则的话,就靠一个角儿,照样你吸引不来老戏迷。
    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对戏的两个人必须要戏路合适,并不是任何两位顶级的艺术家在一起,都能够唱出来一出好戏的。
    马派的创始人马连良大师和四大名旦都有过合作,但是要说合作最默契,时间最长的,那必须要属梅兰芳先生了。
    而只有一位,马连良只和他合作了一次,就再也没有同台过。
    那就是程砚秋大师。
    程砚秋大师在四大名旦中,排在第二,应该是没有人敢说什么的,艺术造就绝对不在梅兰芳大师之下。
    但是他和梅兰芳先生的唱法,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如果你让一个外行来听的这两派的唱法,他会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行当的。
    而马连良大师的唱法其实和梅兰芳先生很对路子,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两人合作时间长的原因。
    而马连良和程砚秋合作的时候,演出的是《宝莲灯》,这出戏必须要生旦两人严丝合缝,才能唱
    的精彩。
    这出戏,马连良和梅兰芳还有张君秋都曾经演过,跟梅兰芳演的时候,马连良要跟着梅兰芳的“尺寸”走,所谓尺寸,就是念白和唱腔的快慢,而跟张君秋演的时候,张君秋自然要随着马连良走。
    而程砚秋当初也是大角儿了,所以,一般来说,他唱的时候,别人也得跟着他走。
    那一次,也是巧了,是一场义务戏,两人之前也没有合作过,都听说过彼此的大名,所以也很乐意合作一次。
    两人都没有考虑过“尺寸”的问题,都觉得两人都是老江湖了,到台上之后,自然能够合作的非常好。
    但是到了台上,众所周知,程派的唱法,那就是素以温吞水的慢节奏而出名的,而马连良又是以爽朗简洁,节奏明快而闻名。
    这一下,两人就感觉很不对劲。
    不过,这两位都是已经独当一面的大角儿了,而且也并不熟悉,自尊心也都是非常强的人,谁也不肯屈就于对方的“尺寸”。
    于是,这场演出,不光台下的观众听着别扭,台上的两人更是脸上带着笑,但是心中暗暗发誓,彼此再也不会同场了。
    这件事就说明了,就算是像马连良和程砚秋这样的顶级大角儿,在配合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合不上尺寸的时候。
    林桐能够在助演的时候,非但没有被窦箫所压制,反而有“喧宾夺主”的意思,让窦箫拿出来了自己全部的本事,为临安城的戏迷们送上了一台精彩的表演。
    在京剧舞台上,同一个演员,基本上每一场演出都会不一样,这就要看演员当天的心情,和搭戏人的水平了。
    张晓璇看着精神有些疲惫的林桐,心中也是一阵心疼,没好气的说道,“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那么拼命干什么,不行了就回来唱戏。”
    听到师姐包含关怀的话,林桐咧嘴一笑,挠了挠头,说道,“没事,师姐,等到中秋之后,我就闲下来了,到时候,咱们好好的出去唱几天戏,过过瘾!”
    张晓璇抿嘴一笑,说道,“行,我可记住你这句话了,别到时候又找不到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