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置身事外(第1/11页)  我是离海愚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这种留给旁人可怜印象的原因,不单单是你遭受重大挫折后的失措狼狈模样,或是一蹶不振的颓废状态。
    这种可怜的认定,主要是来自于你的咎由自取,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既然,是你自己选择这么来做,才造成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的,那就不要怪责旁人会在自己不见得比起你有多高明的情形下,仍然会以一个由上而下的角度来审视于你了。
    其实,这一切的不如意都是源于你之前不顾及客观环境和外部因素造成的,真的是怪不了旁人会讥笑于你了。
    只有主观自身的勤奋努力,而没有认真考虑客观外部因素的影响,你是永远不会位列于成功人士的队伍之中的
    在机遇面前,永远不会存在错过机遇的人,而只有被机遇淘汰和抛弃的人。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在感知到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距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是否会成为影响自己走向成功的阻碍。
    通过敏锐的属于感性范畴的心理活动能力,察觉出隐含在客观环境条件里的利与弊的因素,相对于感知认识自我这样的理性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所以,基于针对“是非成败”这个人们经常会碰到,或是会涉及到的话题,而进行的客观分析,笔者在此可以负责任的来阐述自己总结而成的一个经验。
    这个经验就是,凡是有人在你遭受失败的时候,告诫你要多从自身来查找问题,而不理会你的难过情绪,不听你的抱怨,不相信你是受到了外界的强烈干扰,或是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等别的原因时所讲的话,即便是你不能予以回嘴驳斥的大道理,你也不需要去听,完全当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在胡扯淡。
    大道理谁都会讲,可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去为人考虑问题和分析症结所在,并不是人人都会做到的事情。
    当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惨事情,没有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谁会本着一个置身事外的原则,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来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教导一番。
    在这事不关己之时,自己的利益没有被损害,谁不会做那为人导师的便宜事呢?
    这是不是一件浅思之就觉得可笑,而在深思之后就会令人欲哭无泪的事情呢?
    当这样的随时都愿意为人师的人,一旦碰到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他能做到像当初教导你时的那样,以一副淡定从容的姿态来看待和处理,那些看起来就很棘手,实际解决起来而让人倍感痛苦的问题吗?
    答案是很显然的,他肯定是做不到的。
    此处,笔者没有对这种人心存丝毫的不尊重,只是觉得他们确实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的待人处事的。
    这种人的问题就出在,他没有将自己事事都“置身事外”,那自然就会“身不由己”的做出曾经被自己义正言辞的反对,很是不屑为之的事情了。
    这种人若是不做反省的话,那该反省的人就是在他周边的人了。
    经常做“自己说的话会打自己脸”的事情的人,最好是对其敬而远之,从此不来往的为好。
    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不自知的人一般都会有着盲目的自信。
    本来一个人自信是件好事情的,但千万不要在“自信”这个词前面加任何的前缀形容词。
    因为,在加了前缀形容词之后,随着这个词的出现,就不会有什么好的感觉了。
    不信的话,你尽可以去自己去试一试的。
    但最好是不要将之放在别人的身上进行试验,不过家人是可以除外的。
    毕竟,不管你做了什么事,家人都会对你施与包容和理解的。
    这“爱的避风港”可不是随便就能被叫响的。
    现在,继续来讲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