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悲悲凄凄的母女(1)(第1/5页)  亲亲故乡情断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招宝所居住的村庄叫做曾家寮,它是龙头镇管辖下的一个小山村,是在白茫嶂东麓的山脚下,在一条山沟的口门处,并坐落在西湾溪的河边,村庄掩映在树林和竹林之中。
    曾家寮村并不大,仅有三十多户人家,仅二百多个人,全村的男人都姓曾,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在经过了数百年的世代繁衍后传下来的。
    曾招宝家相对于当地其他村民及当时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来说,那还算是比较殷实的。
    曾招宝一家人住着一座极为宽敞和坚固的客家民屋,屋的外墙以石块砌筑,石块间是用糯米浆拌贝壳烧制的土灰沙浆塞缝,外墙的厚度达到了60公分左右,内墙则以土灰沙砖砌筑,屋的顶架以粗杉木做桁和用厚杉木片做桷,然后以灰瓦片搭盖,屋顶的瓦槽c瓦楞也以土灰沙互相粘实,当地人称这样的瓦面的屋为“粘屋”,而房梁则更是雕梁塑兽,墙皮也以土灰抹平和抹白,屋的外表显得了十分的豪华气派。
    这是一座呈上中下c左中右平面布置的回字形的平房民屋,也是被当地人叫做“上下三”的当时当地的相对比较殷实人家的民屋。
    上房分左中右三居室,曾招宝夫妇住在左上房,中上房是曾招宝的母亲陈玉香居住并兼做粮仓,右上房则居住着他的两个儿子曾永兴和曾永旺。四米多高的三间上房还在其中上部搭建有木制矮阁楼,阁楼上也放置着部分粮食和柴烧等杂物。
    中间是左右厢房,左厢房是厨房和浴室,右厢房则是猪圈c鸡舍和用屎桶c尿缸做的厕所。
    下房也分左中右三间舍房,左舍房放满了柴烧和杂物,右舍房是牛圈,中舍房则是敞开式的,它也被叫做前厅,既可作为会客厅又可作为餐厅。
    上房c厢房和下房围拢着的正中间则是天井,天井周围有屋檐下的走廊。
    唯一的正门设在中舍房的正中间,它内凹一米多,正门的四周是用花岗石做的门柱c门梁及门槛,大门则是坚厚的双重的趟栊门,趟栊门口是砾石和青石板混合铺设的巷道。当地的客家人一般都把这样的坚固的正门称为门楼。
    这就是回字形的“上下三”的民屋。
    这种“上下三”民屋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整体上显得了实用而又坚固,屋内的房间紧凑而又功能齐全,屋里集齐了人c畜和物的所有家当,虽然是人畜混居,但在那个抢匪猖獗的年代里,坚固的双重趟栊门和坚固的外墙窗户紧闭后,则可以起到防盗防抢的作用,晚上,屋里的一家人则可以安枕无忧c则可以安稳自由自在地作息生活。
    曾招宝可谓是曾家寮村的殷实之家,他除了拥有这套豪宅外,还拥有水田七c八亩,旱地十数亩,果树数十棵,还有溪边的竹林五十多亩,他拥有比其他人更为厚实的家业。
    这一方面得益于曾招宝已经去世的父亲曾百万的遗产,曾百万生有曾招宝和他的哥哥曾招财两个儿子,曾百万平生节俭c省吃节用,靠着从七c八十里外的揭阳榕城来往的贩卖食盐c布匹c咸鱼c茶叶c木炭和其他的杂货,靠着肩挑脚走,靠着艰苦和坚韧,在日积月累中积攒了钱银后便置地起屋,在为两个儿子各建起了一座这样的连排的祖屋,此时,曾招宝的哥哥曾招财则还在继承着父亲的生意,在继续地做着这样的买卖。
    另一方面,曾招宝还曾经拜师学艺,他身上还怀有一门绝技,那就是编织竹器的手艺,他是一个手艺精湛的篾匠,他做的农耕用具,如竹筐c谷箩c畚箕c簸箕c筲箕c竹笪等等;他做的家居用品,如竹椅c竹席c竹扇c米筛c鸡笼以及蒸煮粄食的竹簝c蒸笼c托盖等等,因其美观c坚固c花色品种多和经久耐用,以致曾招宝在当地那是极富盛名的,他编织的竹器在当地那都是畅销c甚至是人们认定购买的珍品货物。
    特别的是,曾招宝还会做沉在河里捕虾的竹虾笼,这竹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