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6.恩威并施,双管齐下!(第1/2页)  我在西周当国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斥候探查么?”
    听到这话,一旁的召公奭一边捋着自己的胡子,一边点头说道:
    “此计可行,江南之地广阔无垠,只要斥候隐匿于山林之间,趁天黑无人之时下山侦查,则必定能够躲避吴国蛮夷的巡视,顺利地将可以炼制蔗糖的植物带回中原。”
    “话虽如此”
    这次发话的是周公旦:
    “可是咱们的斥候全都是中原人,此生不曾到过江南,更别说是明晰江南道路了。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贸然将他们派到江南去,只怕其中伤亡之数将会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值,甚至是全军覆没。”
    周公旦的担忧不无道理,小规模的斥候虽然不会像大军那样因为感染瘟疫而死上几千几万个人,但是由于其人少力量小,外加对道路不熟悉,因此是很容易因为各种突发事件而减员的——比如被猛虎偷袭吃掉,再比如不知前路是沼泽,一脚踩进入全员嗝屁。
    也正是因为这样,周公旦才会对姜太公的提议如此地担忧。
    “哈哈,周公何太痴也。斥候不识江南之路,难道沃氏商队也不识吗?届时我等只需让斥候跟着沃氏商队南下,则途中险阻皆可避也!”
    姜太公是武王的岳父,理论上是场中辈分最高之人,因此他才敢用“太痴”来打趣周公,并且所有人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更何况,对待这等江南蛮夷,咱们似乎也不需要讲什么道义吧?若是他们愿意主动进献蔗糖炼制之法,则咱们尚可赐予他们一个诸侯的名分,让他们的国君得以北上朝贡天子,觐见天子真颜。若是他们冥顽不灵,则咱们也不需再和他们废话,直接将他们的蔗糖炼制之法盗取回来便是。反正咱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后人也不可能因此就说咱们的不是。”
    “太公的意思是?”
    听到这话,周公似乎领会到了什么,但是却不能确认。
    “我的意思是,这次咱们直接双管齐下。”
    姜太公将手中的酒爵放回到案几上,目光灼灼:
    “一方面让斥候跟着沃氏商队南下,一方面让沃氏商队带上天子的册封诏书。等抵达吴国之后,便先让沃操对那吴国国君晓之以理,让他明白进献蔗糖炼制之法的益处,进而让其主动交出蔗糖炼制之法。若是那吴国国君识时务,愿意主动交出蔗糖炼制之法,则咱们不妨给他一个诸侯的头衔,正式承认他是我姬周附属。反正那吴国地处江南,就算有难也求不到咱们的头上。而咱们却可以借助他们将天子的权威传播到江南蛮荒之地,可谓是有利无害。”
    “而若是那吴国国君不识时务,拒不交出蔗糖炼制之法,则咱们也无需与他们废话,直接命跟随沃氏商队南下的斥候动手偷盗便是。反正沃氏商队那么多人,那么多货物,想来就算斥候们偷了种子藏匿其中,那吴国之人也应当发觉不了才是。”
    “这”
    听完姜太公的话,周公旦沉默了。
    说实话,他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姜太公这种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为。在他看来,治理天下应当用仁义礼智信之类的美好品德来感化世人,让世人主动接受上位者的统治。像姜太公这样动用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则必然会让世人都因此而变得愈发地狡猾,进而变得难以统治。
    但是周公旦也知道就目前而言姜太公所提出的计划确实是最佳应对方案,仁义礼智信那是针对文明人的,像吴国这等地处江南的蛮荒小国估计就算自己说了对方也不会听,听了也铁定听不懂。与其和对方浪费唇舌,还不如直接动用极端一点的手段。
    当然,说是这么说,但是周公旦是铁定不会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姜太公的计划的,因为那将会影响到他之后制定礼乐制度的计划。因此闭口沉默表示默认,已经是周公旦所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