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节跟踪监视(第2/3页)  虎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丽红在南泉村里是有土地的但因为土壤贫瘠农作物主要以以马铃薯和辣椒为主卖不了多少钱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放弃耕种选择前往大城市打工。
    留守在村里的都是老人。
    田地荒太久就废了。李丽红把自己的地让给村里人耕种对方答应她每个月都可以回来收一些菜。萝卜、南瓜、苤蓝、白菜、土豆、茄子……这些当季蔬菜很便宜自种自吃也谈不上什么成本。李丽红每次回来都要带走一大包菜尤其是冬天的萝卜做成咸菜可以吃很久。
    这是一个非常节俭持家型的女人。
    不节俭不行啊!李丽红在城里没有房子只能租住在城中村。因为文化程度低她的工作一直不稳定且收入微薄月入在两千块左右有时候甚至只有一千二、三。她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正是花钱的时候。
    临河县离省城很近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时速六十公里)。两年前已经撤销了县制合并为省城的一个区。车票不算贵单程只要十二块。
    李丽红可能是累了上车后就开始睡觉发出很大的鼾声。右边邻座的男人满脸不高兴趁着路上颠簸用胳膊肘用力拐了她几下却毫无用处反倒惹得李丽红故意发出更大的鼾声。
    很快到了南泉村车上下空了一大半的乘客。这些年搞活经济一些从城里回去的年轻人脑子活泛搞起了农家乐。南泉村后面是成片的山植被茂密有几条景色不错的箐沟这对城里人充满了吸引力。每逢周末这里就成为短途自驾游热线刚好经过村里的市场这里的土产和新鲜蔬菜价格便宜游客纷纷停车购买逐渐形成独特的消费圈。
    像虎平涛与何萍这种打扮入时的城里人在南泉村下车都是为了逛村市呼吸野外新鲜空气然后在山里走走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李丽红可能是有些饿了下车后直接走到村市的小吃摊要了一碗小锅米线。
    这是滇省的特色小吃。煮米线的小铁锅很有特点:外形像个大号碗木制握柄垂直插入锅边的铁槽用铁钉固定。米线分粗、细两种取用事先熬好的大骨头汤加上猪油、鲜肉末、酸腌菜、酱料、酱油旺火煮至沸腾配以新鲜嫩绿的韭菜或豌豆尖还有火红鲜艳的辣椒油鲜美、热辣、爽滑的口感让你尝过之后就无法忘记。
    手机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很多来南泉村的游客都喜欢吃这里的米线相关的评论不少带动了更多的人来这里品尝打卡。其实城里有很多小吃店的米线比这里味道更好但出来玩就是为了尝尝本地风味。俗话说的“隔锅香”就是这个道理。
    虎平涛与何萍一前一后走进小吃摊各自要了一碗米线分别坐在李丽红附近的位置。监视过程中当然少不了拿出手机拍米线、拍自己、拍身边的人、拍小吃摊上所有在城市里找不到的乡村元素。
    一碗米线虎平涛随便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临走的时候他装模作样扭扭捏捏故意掐细了嗓子发出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可怕的娘娘腔细声。
    “上当了!上当了!这么难吃的东西网上竟然有那么人推荐。这么多的油腻得要命我正减肥呢回去以后又得吃麦片喝酸奶。还有这么多的辣椒我脸上都长痘痘了。”
    他嘟着嘴满脸不高兴的样子冷哼着扭腰曲臀离开小吃摊。
    身后留下一堆议论。
    “那人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
    “长得不错啊挺帅的是我喜欢的类型。”
    “娘娘腔烂屁眼。”
    “该不会是女扮男装的吧?”
    村市转角的路边停着一辆“哈弗”。虎平涛看着两头无人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这是缉毒队派来协助他们的车子。
    身穿便服的李凌坐在驾驶座上透过望后镜看着以极快速度换衣服化妆的虎平涛笑道:“小虎有发现吗?”
    从李荣凯被抓的那年缉毒大队就把李丽红列入了重点监控名单。从城里到南泉村这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