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1章 杀鸡取卵(第1/2页)  醉枕东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圣上顶替死去的安王、韦元素做了“母鸡金”的投资人史墨白必须刚性兑付。
    过了两天又有人不小心透露给圣上说伊阳郡主的“母鸡金”已经下蛋了。
    当初兴庆宫、齐王府、珍王府、昌平郡王府和国公府主人、奴仆或多或少都放了些钱现在伊阳郡主的春茶已经卖光了自然就要按照份额来分钱。
    听说珍王那份都给了珍王的淑人够她锦衣玉食过完这辈子。
    圣上一听母后都得分了钱便派颍王去催账。
    史墨白内心苦啊!
    一千贯收的紫笋茶平时卖六千贯其中两千贯是加工费、运费、人工、损耗和商税也就是能赚三千贯。
    今年榷茶为了确保自己的市场份额他和浙东观察使串通又甩出了他做皇商惯用伎俩:用估高布帛价来压低茶价。
    朝廷榷茶给出一个铜钱价十斤一千贯除此以外还会给一个以帛换茶的价格那就是估价这个估价在当地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若是帛的估价过高实际价格可能只有七百贯那就等于十斤茶只换了七百贯。
    史墨白做榷盐的时候就是用高估的帛价从盐户手里掠夺更多的价值。
    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坐实茶叶“减产”他们还动用州府衙役把不愿低价卖的茶农说成是抵抗朝廷榷茶放火烧光整个茶园。
    第五富回来将浙东收茶的惨状告诉苏家兄妹洛泱陷入的沉思:
    大唐做盐、酒、茶的专营增加朝廷税收这本是富国之道可恨的是户部、度支他们辛辛苦苦算出来的“一千贯”相对公允的价格被官商勾结下坑生产者, 上坑消费者, 最后从茶农的“七百贯”变成了市场的“七千贯”。
    朝廷所得不过是十分之一的茶税和十分之一的商税, 也就是前后八百贯。。
    中间的大头被榷茶商和相关的官宦瓜分了。
    今年的紫笋茶价必须在九千贯的价格, 才能支付给参与母鸡金的权贵们。
    洛泱选择紫笋茶和他打就是因为紫笋茶牵涉的茶农少, 本身价格就虚高, 越是高价的茶叶, 利润也高她就有更多降价的余地。
    李奏更是霸气, 直接把圣上最初拨给他的那十个侍卫之二的王延、孟广派了出去。
    他俩跟李凛、李冽一样有着齐王府校尉军衔手持齐王府令牌, 去管理齐王府自己的产业, 亲王可以不纳税, 对地方一律不睬。
    在齐王府的霸道下, 他们在浙东的柜坊还给那些受损茶农放钱, 等第四年茶树有产出后再用茶叶分次归还。
    第五富觉得自己就像打了一场仗归来他感慨万分:
    “当初我一直为先祖叫屈, 当时若没有先祖铸行大钱肃宗皇帝如何能快速敛富, 用于平定安史之乱?到头来先祖落得個流放夷州的下场。
    而接替他的刘晏更甚, 推行榷盐后被贬忠州, 还被先圣派内侍缢杀。
    我曾为他们叫屈他们都是财相执行的是先圣的任务也就是为朝廷敛财让朝廷能够有钱来度过难关。
    可直到自己做为榷茶的执行者与史家犹如两军对垒我这才看清先祖他们没有找到国富民强的交界更没有对执行者的控制力。
    谷枷
    这才造成百姓饿死、国力衰败陷入两难境地。
    小娘子在下心服口服了!”
    由于苏家的紫笋散茶占尽成本优势苏家又只拿很少净利这没有先例可循的散茶开价就大大低过团茶的成本价。
    史墨白必须涨价才能达到“母鸡金”的承诺简直成了泡影。
    而圣上、王守澄、颍王成了他要命的催债人。
    这天萧崇义送一些西川的蒙顶茶到苏府给郡夫人尝尝鲜。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笑容:
    “我们收来的春茶无论是散茶还是团茶已经基本清仓。这两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