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二十一章 何谓禅(第2/3页)  神枪泣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与兰绝尘寒暄了几句便离去。
    “不知当下兰执事可有闲空?”朱洗微笑道。
    “哈哈哈……怎会没空?我一直很期待与朱前辈的论禅言道呢。”兰绝尘谦逊道。
    论禅说道就不得不说另一个神奇的宇宙因为一次佛缘造就了两个世俗界仅存的古老国度之间多了一层羁绊然而这两个国度皆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佛不知自己的经给凡人们留下了多少启示从而令凡人开蒙走上修真大道。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众生万灵的一种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佛本是道这一句话并非只是瞎说而已。
    只是后来人们渐渐将修佛之道呼其为禅修真之道呼其为道从而将天下修行全都归类于这两种之中。
    地球上世俗界关于佛的起源颇为有趣。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印度禅师代代相传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到中国来时值南朝梁武帝在位。梁武帝笃信佛法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无量。当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他说:“我所做的这些佛教事业有无功德?”
    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劳。怎么会毫无功德?所以他对达摩祖师的回答并不满意。
    其实从深一层面来说。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报应属福德并非功德。在禅的立场看达摩祖师所说正是直心之言。但是却不得梁武帝的欣赏因此达摩乃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
    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禅的高妙确实不能以一般的见解去论断的。像梁武帝的这种用心只求为善得福并不是禅宗的究竟目标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报而已在禅师的眼里。是与开悟的道无关。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学壮年在龙门香山出家后入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不准许神光遂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腰。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允许入内。并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喝道:“将心拿来。吾为汝安!”
    神光愕然地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这时居然说道:“吾与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是即正觉就是佛道。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我们一般称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而慧可就是二祖。
    后来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
    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这时却从南方来了一个惠能根性甚利虽处南蛮犹獦獠之地求法热忱并不落人之后。
    当他见到五祖时五祖曾试探他说:『南方人没有佛性。』
    当时惠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五祖经他这一反驳知道这人是顿根种姓非常人所及。为了考验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暂避众人耳目。
    后来四祖令众人各举一偈以为传法的依据若是见性即得衣钵成为五祖传人。这时大众都以为衣钵非神秀莫属所以没有人敢与他竞争。
    当时神秀日夜思量终于提出一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