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章:可儿师徒到来(第2/3页)  神级古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已开始改成“天”。东汉时期有一个学者叫吴平他和袁康写了一部著名的书叫《越绝书》他在书的末篇中用拆字的方法隐语式地道出了自己的姓名。书中说:“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口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今天的吴姓人在向初见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时往往也都说姓吴——“口天吴”。从经典语言学看 “吴”的本义是大声喊叫。那么远古先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姓氏又说明了什么呢?如果我们对吴字进行更深层的解剖和透视就会恍然大悟。从吴字的两个构件看“口”表示呼喊喊叫“矢”像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地回头反顾。两个构件结合组成“吴”它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这种情形对于当代的我们应该并不陌生在原始壁画中甚至是一种世界性的主题因为它描绘的其实就是一幅人类童年时代狩猎生活的图画。当狩猎者发现大野兽时~边奔跑一边呼喊一边不时回头看。这种大喊大叫的动作就叫吴这种人就叫吴人。原始人类狩猎时常身披虎皮这从当代非洲原始部落的狩猎生活和原始舞蹈中仍能看到在《水浒》武松打虎那一回中我们也曾看到过这种身披虎皮的狩猎者。所以。古代“吴”字又常加“虍”首作“虞”。吴人又因此叫虞人。先秦文献中常有虞人是指专门掌管田猎的官吏。那么。后来自称“吴”(或“虞”)的这一狩猎民族为何会把自己的生存形式的图画作为自己族人的姓氏——一种表明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和婚姻关系的社会学标志的呢?让我们在想象的山林中掘好陷阱装好弩箭等待着剑齿虎的来临。而当凶猛的野兽出现时与这个部落一起跑吧、叫吧难道你感受不到纯粹的人类力量的觉醒和朦胧的畅快的美好感觉吗?此时你一定会认定作为这个狭小天地里的一族确是没有什么比这一时刻更激动人心的了。于是。选择“吴”作为自己氏族的称号自然再合适不过了。这一族就是吴域虞)氏族。到这里我们仿佛听到了原始狩猎者那大声的喊叫是因突然发现大野兽时的喜悦或惊恐是招呼同伴作好准备的信号还是期望以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唬凶猛的动物?不管怎样“吴”字除了会意外还是一个表声的文字。“天吴”这种人面虎身的怪兽作为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古代有一本记录神仙、鬼怪的奇书叫《山海经》。其中的《海外东经》记载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大荒东经》中也有近似的记载。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腿、八条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的庞然大怪兽。我们从上面转录自古本《山海经》的插图可一睹其神秘、怪异的风采。
    这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氏族——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天”的意思就是“大”“天吴”就是伟大的吴。“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臂之王”。因此吴人崇拜一种似虎的动物。这种古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吴人便是以虞为图腾“天吴”的原型即是虞。在前面的吴字解字中我们曾指出猎人常身披虎皮作为一种狩猎时伪装和欢庆收获猎物时的摸拟动物动作的舞蹈装扮。所以像吴常加“产”作“虞”一样“天吴”不但形象似虎它的名称在《南山经》和《大荒西经》中又称作“大虞”。但“天吴”又是人的面孔。从这里可以看到兽与人的结合也可以看到从人到神的转化。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天吴”也是人而且就是吴人的祖神。天吴还应该被称作开明兽《误解的澄清及对〈山海经〉的再认识》里引述过《山海经》中《西次三经》、《海内西经》及《庄子大宗师》的文字从这些记载可知古人认为司掌昆仑的神就是开明兽陆吾也就是肩吾是一个长着九个人头的虎身神这个形象在汉墓中发掘出来的汉画像石上很常见被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