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神话传说(第1/2页)  穿越在召唤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至宴后数日,夏启在无与顾雍相见,一切诸事托付于房玄龄c卫凯。自己带着蔡琰及王桀以巡视为命,在安邑附近闲逛。

    安邑有王气,历史上便是汉献帝刘协也曾在这里临时定都。这还真不是左慈之流胡乱吹嘘。

    安邑曾为大夏王都,又是春秋战国时魏国的国都,这繁华之后的败落。历史遗迹,可能也没有什么可看的,但即使站在历史的废墟,抚今追远,也是一种情怀。

    上千年风雨侵蚀留下的土堆上面,芳草萋萋,布满了杂草的地面,不知名的大树旁孤独的站在那里,四处是残桓断壁,入眼的破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哀伤。

    曾近的风光旖旎,勃勃生机,早已不在。

    风扬起尘土,在一条条尘土飞扬的土路绵延而去,远远的见到供奉着大禹的石亭,诉说着久远故事,告诉人们这里曾存在着辉煌的记忆。

    华夏民族的发展从此处开始生机盎然。

    拜了大禹的雕像,夏启忍不住又开始卖弄自己道听途说的故事的毛病。

    后世诸多的历史学者成了夏启坚强的后盾,上古辛密信口拈来,经过历史的检验,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信服其所讲却如其是。

    也不知可曾泄露了天机!

    即便已王桀的博学多才,亦无法知道夏启所讲故事的出处。

    话说大禹治水有功,乃顺应天命,得了天下人民的拥戴,继位为人皇;他继位后,便在安邑建立了都城,定国号为夏。并且把丹朱分封给了唐,商均分封给了虞。重新改定了历日,把建寅之月定为了正月,同时又把天下所有的铜都收缴了上来,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当上天子的禹认为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他广纳贤士,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一代贤帝,最显著的功绩,就是治水和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可这无数的真相却被掩埋在历史之中,相传在禹王为帝之时,这人间大地还是人神杂居,可到了夏启之时,神人却消失无踪,你们可知这其中的真相。

    典籍记载,这上古之时却有神人的踪迹,只是近来再无消息。蔡琰和王桀未曾想过这远古之时的事情,今日被夏启提起,顿时感了兴趣,摇头不止,追问着这原因。

    夏启略一思量,为了让这二人听明白自己的逻辑,这故事还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反正近日也算空闲,纯当消遣。夏启直接盘膝而坐在大禹像前,指了指身旁,示意蔡琰二人坐下来听。

    被他勾起兴趣的两人,也不计较什么仪态,学着样子坐下。盯着夏启,显得很是迫切。

    夏启微笑着慢条斯理的,仿着后世说书之人的语调娓娓道出他以为的天地起源说。

    天地从何而来,盘古开天辟地,身化万物而来。

    然后,这时间开始有了生灵的大发展。

    为教化世人,天地间诞生了一位叫鸿钧的道人,有诗为证。

    高卧九重天,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两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

    便是这为玄门领袖,鸿钧道人,为天地制定了规则。

    世上有了天上c地下的分别。神人居于天上,凡人行走于大地。

    天神高高在上,受人间凡人供奉。神人有别,却也生出无数旷世爱情故事,结局却都是凄惨结局。

    人间之人族虽弱小,却那是盘古血脉所化,确实潜力无穷,凭借着种族的智慧,人族在缓缓的强大。

    天c地c人三皇在世,人族已为人间霸主,早已不在是天神的附庸,天庭再不敢轻视。及至五帝之时,人族空前强盛,人族强者甚多,神人为自身安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