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五章杨氏之思(第1/2页)  某主神的远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乐邦府位于十万大山腹地,其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玄朝,乃是大玄时建设于城池,因其地利之便,可以经由小道绕过蛮荒山林,一时曾为西南军政之要,但随着时代变迁,这里已然成为了西南土司君长的首府。

    与诸边山寨穷困潦倒之景不同,乐邦府虽处十万大山心腹,然其中繁华却不逊色于中夏。哪怕是如今战乱之时,也有商贾出入城池,达官贵人一应用度俱全。

    而这些商人多数都是走私而来,各有门路,一些胆大之辈,甚至运输了兵刃进来,当然了,甲胄就不可能了。

    不过即便如此,乐邦上下的武具更新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随着战事的临近,乐邦府城外,已经扎下了诸多军帐,颜色整齐划一的都是乐邦的杨氏军。其他各种乱七八糟杂色的帐篷则是附近支援而来山寨部落了。

    “兄长,凭借这些山寨寨兵就像打败永军,恐怕悬得很啊!”城墙之上,杨氏两兄弟并肩而行,一旁的杨开其指着远处军帐处乱糟糟的寨兵们说道。

    “二弟所言甚是。”杨思隐淡淡一笑,“父祖前车之鉴,我怎么可能重犯!”

    却是多年前,永兴年间时,杨思隐父祖起兵叛乱之时,十几万人马,除了自家十万多人马之外,还有余下六七万左右的山寨寨兵,这些人勇则勇矣,却很难和武装到牙齿的永军精锐作战。

    当了今天,杨氏兄弟对这些寨兵作战也有一个认识,首先寨兵的确彪悍,虽然以往对外战事屡败,但其勇武却是不可否认的。

    再者,这些寨兵毕竟是外人,虽然各寨都在杨氏旗帜之下,但因于乐邦诸多历史原因,这些寨兵用也能尽用。

    他们终归是部落武装。

    再者,一切用度武备都是优先供应杨氏军,因此,很多的寨兵你可以看到他们依旧是兽皮、粗布衣裳裹身,兵刃也是粗糙,有些深远的部落甚至用着骨质、石质的武器。

    就是准备的箭矢也是石质或者骨质的箭头,连甲衣甚至藤甲都没有。

    乐邦本就是一个诸多小部落团结在一个大部落麾下的群体,原本各家部落差距也没有如此之大,但随着杨氏祖先开始垄断起,便定下了强干弱枝之策。

    要不然,乐邦蔓延群山,杨氏一家子,如何养起十万大军!

    “父祖之时,就是太过于看重这些寨兵了,居然信了这群人的勇武之气?”杨思隐冷笑道,“假如勇武有用的话,还要兵家战阵、器械做什么?”

    杨思隐父祖战败之后,乐邦就由其母亲一手操持,为了向大永朝廷表示忠诚,杨氏诸子少年时被送往神都为质。

    原本人们都以为乐邦杨氏从此以后,就要衰落了,毕竟,杨氏已然就由于一妇人之手,如何不是没落的征兆,可许多年过去了,这么想的人也被他们口中的妇人送上来黄泉路。

    一些轻视杨氏的部落甚至都更换了头人,一些弱小站错队的部落寨民,如今沦为了杨氏的奴隶。

    直到杨氏诸子归来,他们虽然于神都为质,但多多少少十来年间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因为表现恭顺,大永朝廷则将之释放而归。

    从那之后,回到乐邦后的杨思隐逐渐接手了乐邦的大权。

    开始针对乐邦的现状,进行了改变,原本的乐邦杨氏军队,虽然比之寨兵有了那么一点队伍上下的认识,但总归而言,内部军队之中,还是太轻慢。

    从大永学到的兵法完美地改变了这一切,效仿大永军,多少年来,整顿重练杨氏军伍。

    常年来,杨思隐看着麾下军士,明悟出了一个道理:以中国之术制中国耳。

    兵法礼义之学,在中国太常见了,甚至大永的人自己都不怎么在意,甚至有的人产生了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或欲法圣王之教,或言经国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