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山东攻略(第1/4页)  穿越迟到两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朝的国策是鼓励在海外建立藩国。这些海外藩国分为两种,一种号称为“封藩”,即在政治c经济c军事和外交上全面依附天朝的藩国,其王位的继承权都要经过天朝皇家的认可,说白了就有点象欧洲的贵族分封领地味道。这些封国不仅要上贡税,还要为母国承担一定的义务(如出兵和提供资源),而且其继承人也同样要拿到龙门大学的毕业证才被天朝皇家认可(这一条相当招仇恨,但天朝皇室绝不松口)。

    另一种号称为“从藩”,类似于后时空的朝鲜和安南那种附庸国的性质,虽然奉天朝为宗主国,但政治上的独立性很强,王位传承只接受天朝的册封和认可,不用去考龙门大学了(当然,为了王室面子,他们的子孙都会去龙门大学“留学”)。作为代价,天朝也将其与日本c韩国和暹罗视为一体属国对待。(有趣的是,日本和韩国皇族主动效仿天朝皇室,把考上龙门大学和拿到毕业证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誉,每年都组织皇家和世族子弟前往报考)

    到目前为止,天朝的大多数藩国都选择了当“封藩”,与母国休戚一体,紧密相连,甚至还有封国主动要求内附(有些是因为战略需要被天朝吞并的,如关岛和龙牙门;有些是因为经济上的高度依赖而被傍上的,如夏威夷和虾夷;还有些是实在混不下去要求天朝包养接盘的,如三宝颜和亚齐)。“从藩”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其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是王室与当地土著通婚,民族的融和度高(说白了就是天朝没有花力气搞人口大换血的地方),包括真腊c澜沧(也称南掌)c苏禄c望加锡c阿瓦(掸国)和阿萨姆等。

    就目前而言,天朝殖民的主要方向包括有东洲c南洲(澳大利亚)c天竺和西昆仑岛(马达加斯加)。其中南洲和西昆仑都是大岛,南洲只有东部和南部沿海一线适合开发,好的位置都已经被人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内陆和西北都是火风沙刀的苦热之地;西昆仑则是热带雨林,疟疾横行蛮族凶猛,那是要玩命的地方。天竺倒是土地肥沃,但是那里就藩的人也最多,另外当地人口未免太多,根本无法“换血”,所以现在天朝也只是徐徐图之。十四皇子的目标,是东洲的“山东之地”。

    聊到这里,欧阳南关才明白,天朝在东洲的地盘,其实不止西海岸那四个都护府。已经先后有十九位放弃皇位竞争的选王率人沿着后世的“俄勒冈小路”朝东翻越落基山,朝着太祖所制东洲舆图上“山东膏腴之地“的大江平原和大湖区挺进,一路披荆斩棘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藩国。不过,因为交通的限制(落基山不是那么好翻的),这些殖民地藩国的发展较慢,特别是人口增长迟缓。天朝东洲四镇自己的移民开拓正方兴未艾,很难对这些隔着三道大山(落基山c华达山(内华达山)和海岸山)的藩国提供太多支持。东进之路上的仑江(哥仑比亚河)平原和蛇河河谷本身都还在开发之中(这两处也分封了好几个藩国),过路的物资和移民要被层层截流。

    前往的东洲移民本来就有限,漂洋过海后绝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再冒险翻越大山前往“山东蛮荒之地”,宁愿就近在“山西熟地”寻找地方安身。以至天朝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强制迁移人口,甚至于强行修改刑法,连小偷小摸这点罪行都判迁东洲(抓到小偷者,东洲诸王们还给赏钱),闹得天朝很多城市的治安好得“夜不闭户”。

    东洲几个东进最远的“山东藩国”已经与西进的泰西和天方殖民势力发生了接触,后者来自东洲的东海岸线。双方表面上还是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暗地里已经开始了竞争,积极划分领土和势力范围。由于对手的后勤运输线比自己短得多,这几个藩国的压力相当大,已经多次请求朝廷援助。朝廷虽然一直鼓励开疆拓土,但本身战线拉得太长,财政开支频频告急,不太情愿对这些万里之外的藩国提供太多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