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下)(第1/3页)  穿越迟到两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场乱七八糟的圣战,打头的其实还是“见义勇为”的六大门派。时值统治印度北部的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正在被北边的贴木儿帝国来回打草谷,内部各省又在分崩离析闹独立,虚弱而不堪一击。六大门派的“义军”敲开了天竺的北大门后,后面的“百万大军”才分批分波从喜马拉雅山口蜂拥南下其实大部分走的是云南缅甸孟加拉路线。时值贴木儿帝国摄政王阿里与天朝交好,两家合伙攻掠德里苏丹国。翻山越岭冲入天竺平原的圣战大军大开杀戒,从祖先血脉里继承的打草谷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所到之处一片烽烟血腥。很快,他们就发现天竺这里真是“钱多人傻速来”的膏腴之地,个个大发横财,抢了个钵满盆盈。

    黄教两位圣僧派出的代理人当场论功行赏,把很多中小贵族甚至他们的家将直接就分封在了天竺,封地内钱粮丁口皆可自取之。这一下引爆了蒙藏各族人民参加圣战的激情,除了贵族老爷们的奴隶,所有人都红了眼,疯狂地冲向天竺“流奶与蜜之地”,简直和后世的淘金潮有得一拼。等某些地方的当地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天朝就不声不响地开始强制向西移民“实边”了。

    吐蕃的人口因为“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役和接踵而来的天竺圣战,居然直接减少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天朝动员发动的内地佛教圣战大军,沿着青藏c川藏两条用南洋奴工的白骨堆出来的“天道”,慢吞吞地爬上了高原之后,就借口高原反应导致中原人丁不适,需要停下来修整养息。随后,在黄教的安排下,这些人就直接就地安置,“租赁”了大批抛荒的土地,迅速填补了吐蕃各地的人口空档。

    至于蒙疆各处,但凡水草丰茂之地,黄教就在那里修建“佛堡”最后全成了打着少林武僧旗号驻军的棱堡。每个棱堡里都有一座50100米高的哥特式尖塔,既可作守军的瞭望警戒塔,又成为深受当地信众的摩拜云天佛塔。不少忠实的信众甚至一见尖塔就倒地跪拜,以至于不明真相的泰西史学家把天朝黄教称为拜塔教。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棱堡的建设成本,居然大部分还是蒙疆各族信众们捐献的,其中也包括了他们从天竺抢回来的大量财富。当这些星星点点的棱堡渐渐连成了几条交错纵横的保垒线时,天朝的改土归流政策也就正式颁布了。

    天朝大军沿着保垒线路迅速机动前进,迅速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族群c部落和地方势力。重兵包围上门的天朝大军直截了当地解除当地各族武装,然后愿意去天竺的礼送出境,愿意留下来的集屯并镇分置安居。在整个过程当中,黄教悄然站到天朝一边,一边安抚“地方民情”,鼓动移民天竺参加圣战,一边向天朝通风报信,并发动带路党暗通曲款。

    至于那些天朝大军照顾不到的地方,就交给了各个棱堡中的“少林武僧”。于是,少数敢于挑战天朝和黄教权威的家伙,就成了“少林武僧”会剿的牺牲品。聪明能干点的,都跑到他们的天竺封地去开创新事业了,但这个世界上总不是缺蠢人。很快,少林派的大名,在蒙疆各地变得如雷贯耳,一时能治小儿夜啼,少林从此站稳了天下武林泰斗之位。在少林的盛名之上,天朝还调来了更加凶残的日本佣兵,专门负责“边区治安”。这些从日本招募来的职业武士,身材五短,杀性十足,执行天朝“男宫女奴,老弱不留”的血腥殖民地政策毫不含糊,服从性和纪律性极高,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剖腹自尽,他们的职业精神和素养都获得了用户的好评。配合这些太刀武士的还有来自韩国的“棒子”,他们负责用手里的棒子教育集屯并镇混居的各族居民努力学习天朝的先进文化和律法,成为天朝的合格臣民。至于那些不服管教c意图不轨的刁民,很快就会以各种方式消失于无形。

    在天朝猛烈的推进和挤压之下,蒙疆各族都只能被接受同化改造或者远迁天竺。吐蕃正式改名为西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