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权臣(第3/4页)  寒门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开始,朝廷会用两年时间来整顿军务,可有此事”

    沈溪笑道:“既然谢少傅已经前来通知过了,那还有什么好问呢”

    沈溪非常不客气,不过他现在是兵部老大,跟下属如此说话并无不妥,何鉴被沈溪这一句呛得不知该如何回答,而旁人见沈溪态度不善,不敢跟上司叫板,心中有许多疑问之人只能暂时把问题藏起来。

    沈溪道:“诸位,多余的话本官不说了,你们或多或少听闻之前朝堂上陛下对军政之事所做安排,未来两年内,由兵部牵头,对将士、兵器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善,以便两年后陛下领兵亲征漠北,诸位既在兵部任职,当为此鞠躬尽瘁。”

    在场官员虽然听清楚沈溪所说的话,但无一人表态,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太不靠谱了。

    沈溪在大明将士心目中地位很高,但可惜这是京城,朝中六部官员对沈溪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主张穷兵黩武跟鞑靼人一战,甚至拉上皇帝,兵部官员都觉得这个新任尚书简直是个战争贩子,想拿大明兴亡来作为个人名利提升的赌注,都不支持。

    王守仁虽然只是兵部郎中,但他还是出来代表在场官员行礼:“沈尚书所言极是,我等自然会为此努力。”

    王守仁跟沈溪是同年进士,他父亲王华致仕后,朝中已没有靠山,现在王守仁完全是按照父亲的教导,跟沈溪走得近一些这个时候王家已经看明白了,沈溪和他背后的谢迁已经成为文官集团的旗帜人物。

    照理说吏部尚书才是文官翘楚,但奈何如今吏部尚书刘宇是刘瑾的人,那些耿直大臣都不会把刘宇当作同党看待。

    沈溪道:“诸位或许觉得在下不适合在这位子上,不该向陛下提出建议,但诸位莫要忘了,如今朝堂处于非常时期,诸位若不想结党营私,又不想就此致仕还乡,最好跟本官紧密合作,本官绝对不会亏待诸位。”

    在场官员面面相觑,不明白沈溪为什么要把话挑得这么明白。

    何鉴问道:“沈尚书,您这是何意难道陛下所提国策跟您有关”

    沈溪没有正面回答何鉴的问题,朗声道:“国策乃陛下钦定,我等臣子只管遵照施行便可,这是本官所列细节,让书吏誊写几份,诸位拿回去看看,若有什么事,本官会在明日对诸位做出解释,请诸位今日回去后多留心”

    沈溪突然说已经制定好计划,这让在场官员多少有些无语,此举无异于挑战兵部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此不需再照章办事,只听从沈溪这个尚书吩咐便可。

    何鉴把沈溪定下的计划书拿到手上,仔细看完后转交给后面的书办,问道:“不知沈尚书还有何安排”

    沈溪道:“今日时间不早,原本不该问事,但本官履新,以前又未在部堂任职,很多事需要先问一下何侍郎不必留下,您可先回去休息,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郎中到后堂来,本官有详细事情问询,事关朝廷国策执行。”

    王守仁身为武选清吏司郎中,对于问话时间显然有些疑虑,当即问道:“沈尚书,是否回头再问询这一问,怕是非要几个时辰不可,您旅途劳顿,应该多休息才是。”

    沈溪叹道:“本官蒙陛下的信任,怎能怠慢差事诸位不必担心,本官问话不会持续太久,保证诸位能在天黑前回家之后本官会定下兵部轮值规则,诸位将来可能要麻烦些,每天都需要留下相应人员值守,本官也不会例外,本官尽可能做到以身作则。”

    官员们听到这话,心里都有些不痛快。

    在他们看来,这算是沈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种表现方式。沈溪到任兵部,似乎非得折腾一番才能彰显权威,这也是以往各部衙门换尚书后常见的一幕。

    沈溪那些不太好的传闻,此时成为兵部官员心底隐忧。

    沈溪以前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