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3/5页)  寒门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其实他来军事学堂已好几回了。

    张鹤龄见到沈溪,语色和善:“沈尚书,本侯方才得到边关传报,怕你这边尚未收到消息,特意过来说明一下。”

    张鹤龄一来便单刀直入,沈溪心里一沉,侧过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寿宁侯屈尊驾临,请到里面说话”

    “不了”

    张鹤龄一摆手,“本侯公务繁忙,只是前来知会一声,今日收到的是前两日从宣府城发来的信函,乃本候昔日麾下发出,据悉宣府战事尚未有结果,怕是刘瑾虚报战功这是相关信函,请沈尚书查阅,本侯便不多叨扰了。”

    张鹤龄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沈溪。

    沈溪拿过来大致看了一眼,虽然信函没有题款,但看称谓大抵可以判断是宋书所写。

    信函中,宋书将宣府至张家口一线的情况详细说明,表明王守仁率军出征,大概会在两天后,也就是八月初二左右抵达张家口堡,宣府周边的鞑靼兵马已撤到长城以北,并未有大战的消息。

    “有劳寿宁侯亲自来一趟,本官会酌情斟酌宣府一线的情报,寿宁侯公务在身的话,请回”

    沈溪看出来了,张鹤龄这是要借刀杀人谁都巴望刘瑾死在边关,外戚党也不例外,现在朝廷上下可说同仇敌忾,都想置将其置于死地,但谁出来动手却是个问题,毕竟谁都不希望因为此事让皇帝记恨上。

    外戚为了让沈溪和谢迁出手,拿出本该是机密的信函,证明宣府前线的确没有什么大捷。

    只要证明刘瑾虚报战功,刘瑾小命必然堪忧,接连两次欺君罔上,就算第一次非刘瑾所愿,但第二次却是刘瑾亲自做出来的,足够朝中文武官员对刘瑾展开攻击,让其死无葬身之地。

    张鹤龄一笑,没跟沈溪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沈溪未亲自送张鹤龄出门,他判断寿宁侯回去后会跟外戚党成员商议怎么对付刘瑾,而张苑也归属这一派系,现在跟刘瑾利益冲突最大的政治集团就是外戚党。

    “以谢迁为首的文官集团,虽然迫切想让刘瑾死,但刘瑾死后的权力,主要还是为外戚党所得,尤其是司礼监的差事,只要朱厚照一天未勤政,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就比首辅更为重要,除非是能将张苑和外戚党的势力打压下去。”

    “张苑跟刘瑾不同,刘瑾背后没有强大背景,而张苑却倚靠外戚势力,若让张苑崛起,怕是比刘瑾更难对付,就算张苑有心消除外戚势力的影响,始终张氏兄弟背后有张太后撑腰,只要张太后一天不死,朱厚照未逊位,张氏外戚的地位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动摇。”

    “外戚势力想利用我的手达成目的,想得太多了”

    沈溪将信揣进怀里,略微收拾心情,往兵部衙门去了。

    刘瑾回来,最直接的利益冲突不是文官集团跟阉党,而是外戚跟阉党,沈溪心想:“这热闹,我倒是可以瞧一瞧”

    沈溪回到兵部衙门,找来全国各地发来的讯息,仍旧没有宣府战报。

    倒是前两日宣府、大同等地的情报,未曾中断过,说明云柳领导的情报系统没有出问题,刘瑾远未强大到可以阻断边关情报传递的地步。

    以沈溪所知,孙秀成逃离宣府次日,局势最为紧张,但因王守仁当机立断,以至于宣府形势迅速稳定下来,其后,王守仁率领驻军固守,鞑靼人诈城未果,只能狼狈退去,并未发生大规模交战。

    至于王守仁领兵前往张家口堡,是在八月初一,而刘瑾信使出发的时间,恰好是王守仁兵马即将抵达张家口堡时。

    此时沈溪终于可以确定一件事,就是刘瑾确实是提前报功,想先兵部一步奏捷,以换得朱厚照对他的关注,甚至将他调回京城重掌司礼监,只是刘瑾未想到,兵部这边情报的传递速度,比他想象的快了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