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四章 重担(第2/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士过去了之后自己找,跟那些部落来谈。

    现在划分一个标准,是给那些士兵一个限制,今后不管什么时候,不能超过这个标准。

    等到那边的沿海区域逐渐开发起来,再委派官员。十几年以后,他的儿子们一个个成年以后,就分封过去,每个人占据一大块地方。

    而这些士兵,移民过去的时候,朝廷会提供武器,种子,一家一辆板车,各种工具和铁锅,其他就不管了。

    第二年开始,朝廷连俸禄都不发了,只提供舰队运行的经费,武器补给。

    这些将士在那边需要自力更生,但是依旧有守疆之责。

    他们完全不必担心,每个人能分那么大的地盘,并且还是肥沃的土地,怎么也不会饿着他们。

    而幼军的职责则是向内陆发展,并且控制那边的矿产资源。

    以这些矿产资源提供海军经费,建设经费,由监负责分配。

    而监的任务就比较繁重了,他们需要向东洲大陆运送各种物资,建立贸易通道,今后东洲的商品,矿产,都需要他们运回来,然后将那边需要的物资运过去。

    实际上,朱瞻基也知道,分配给他们这么多的土地,他们自己根本不会全部耕种。

    大部分士兵需要服军役,那么多土地,配上几十个仆役,能耕种多少?

    不过那些土地上除了矿产,所有出产都是他们的,随随便便都饿不到,甚至能通过出产进行贸易富得流油。

    如此好的条件,当然吸引了不少士兵报名,特别是曾经去过东洲的将士,他们自然知道那里是一片好地方。

    能去当人上人,总比在大明当一个普通士兵更好吧。

    由于朱瞻基只是在海军和幼军内部招收移民的人,这一举措还引起不少人不满。也有不少宗室,勋贵,想要将分封南洲改成分封东洲。

    但是朱瞻基将这些奏折都留中不发,让人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上万东洲土著,有五百多个部落。但是只有不到三十个大部落,剩下的都是小部落。

    他们这些人只能派一两个代表参加朝会,除了阿兹特克和库斯科王国,其他的部落都是二十人一组向朱棣跟朱瞻基磕头,速度进行的很快。

    当两个最大的部落向朱瞻基磕头之后,所有人参拜完毕,朱瞻基才起身回了半礼,向他们颁发赏赐。

    这些赏赐五花八门,但是主要是以铁制工具,铁锅,布料,为主。

    至于茶叶和香料,还需要经过市场培育。他们可不像亚欧人,吃的都是原生态食品,生死由命。

    想让他们知道茶叶的健康,风气还需要引导。

    而铁器,布料,这可是不用说他们就知道的好东西,他们最渴望的也就是这些东西。

    将他们打发了出去,自然有鸿胪寺的官员们继续带着他们**,让他们在应天府玩上几个月,腐蚀一下他们的心灵,然后等到东洲舰队组建完毕,带着他们一起回去。

    而他们,将会是第一批接受大明文明熏陶,然后必须要归心的首领。

    如果他们不听话,太医院有的是办法让他们自然死亡。而实际上,从东洲启程开始,就有一百多首领已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病死了。

    这些土人一走,所有人的精神都集中了起来,原本一些开小差的大臣们,这个时候也忍不住坐直了身体。

    从七月二十一,朱棣的禅让诏书被蹇义他们接受,朱瞻基这已经两次在早朝上婉拒继位。

    大臣们没有第三次拜请朱瞻基继位,就是为这一天。

    主席台上,蹇义站起了身子,面向朱瞻基和朱棣跪拜在地,在他的身边,其他十几个大小九卿也纷纷跪了下来。

    而台下的大臣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