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内的结果(第2/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任务其实不是监管这座金银岛,而是保证从大明到奴儿干都司之间的运输安全。

    当视线从六月的佐度岛回到五月的大明,这个月,最轰动的莫过于太孙殿下从东瀛运回来的战利品。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人能想的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太孙就从东瀛运回了如此之多的金银和物资,还有那一满船的古董。

    就连朱棣也从来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的金银,他让人将这些金银摆在承天门外的广场上,派了重兵保护,却又允许所有的大明百姓近距离观看。

    这其实是朱瞻基的主意,他就是要用这些金银作为诱饵,将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大明以外的地区。

    不管是贸易,开始开矿,还是侵略,只要能激发大明百姓的探索之心,这样做就是值得的。

    朱棣一开始不算支持这个计划,但是当这么多的金银摆在自己的面前的时候,他自己都忍不住心动了。

    所有人都以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所有人都以为大明物产丰富。但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朱瞻基就从东瀛搜刮了如此多的财富,也让所有人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井底之蛙呢?

    固然,这些金银对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整个大明每年的税赋按照金银来计算就超过了两千万两白银。

    这些金银加在一起,也只有大明一年税赋的五分之一多。

    可是,这是太孙仅仅一个月的收获啊!

    如今的大明,一亩地的收成,一年不超过五钱银子,家有千亩良田,也落不到三百两银子。

    可是如果开工坊,打造一口铁锅,仅仅几日的功夫,就能跟內监换回四钱银子,旱涝保收。

    一年打造两千口铁锅,赚的钱就远远多于种地收成,这笔账随便一个人都能算的出来。

    资本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不管是在什么时代。

    哪怕如今大明对户籍管理严格,人员流通不便,但是內监和锦衣卫遍布全国的网点,却成为了最好的宣传渠道。

    不需要出县,不需要出州,只要你能纺出布来,只要你能做出丝绸,只要你能打造铁器,所有的东西拿到內监的网点,就能换成银元。

    经过一个月的发酵与宣传,哪怕是偏远州府的乡民,也知道海外有数不清的金山银山,知道只要闲暇时候纺布,就能跟內监换取银子。

    当然,这种宣传也遭到了无数商家的抵制和文官们的反对,因为內监现在等于是抢了无数商家的饭碗,而文臣们反对,主要是怕趋利思想毁了稳定的社会风气。

    不过在几百万两现银面前,武将,勋贵,包括本就与內监有着稳定业务的商家们,也极力宣扬对外贸易的好处。

    这些银子,劫掠来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通过贸易,让倭人主动将埋在地里的金银拿出来。

    这种争论永远不可能消失,无非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支持者和赞成者的立场会一直变化。

    但是有一点几乎没有人再反对了,那就是对外征略。

    只是对东瀛的战争,短短时间就获利几百万两,哪怕是最有操守的文臣,这个时候也看到了战争的红利是多么惊人。

    除了少数的清流认为这样对外征战会有损天朝上国的国体,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战争的支持者。

    还有一部分利益既得者也在呼吁开放海禁,对外贸易不能全部由內监控制。

    但是这样的反对是跟朱棣争利,他斥责了一批人,打压了一批人,这股声浪自然就没有了。

    现在文官与商人的联络还不是太深,而武将与勋贵紧随皇家的脚步,皇家赚大头,他们赚小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在短时间之内,所有人的胃口都已经满足了。

    所以那些呼吁开放海禁的力量非常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