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六章 文化与经济(第3/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决定,留意一下內监,如果遇到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管他有没有犯事,先把他杀了再说。

    他尽心尽力地改造大明,可不想再经历一次土木堡之变。

    虽然现在漠北几乎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中,鞑靼部勇士几乎成为了大明开发北明山的矿工,但是,谁知道历史的纠错能力有多强大呢!

    不过再给自己十年时间,将漠北变成内地,应该问题也不大。

    虽然蒙人野蛮,但是有了八十多年的统治,如今的蒙人实际上已经被汉族同化的差不多了。

    没有了文化的隔阂,只要再把他们打服,同化只是时间问题。

    中华民族最厉害的永远不是武力,而是文化。不管是现在的蒙元,还是以后的满清,他们的统治固然折断了汉人的脊梁。但是在文化上面,他们最后都被汉人同化。

    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女真原本并没有文字,他们为了区别汉人,创造了满文,但是到清朝灭亡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满人也只能说几句满文,连写都不会了。

    从仓颉造字,到河洛图书,再到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当华夏文化成熟之后,就开始了一直以来的扩张,永不停顿。

    不管是朝代更迭,还是异族入侵,华夏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一直在扩大。

    这是因为华夏文化从来都不是以血缘来区分的民族。

    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只是中原一小块部落。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也只是原本周朝的疆域。但是一次次扩张,一次次分裂,华夏变成了一个融合了多民族,不同血脉的超级国家。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华夏的文化影响。

    从这一点上来看,也间接解释了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奸文人。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是谁统治这个国家,统治这片土地,他们只知道,不管是谁,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最终变成自己人。

    如果不是科技的发展,战争的升级,最后西方国家人为地以国家取代了民族,以土地划分了界限,华夏又刚好陷入历史的最低谷阶段,华夏文化的影响力,远远不止表现出来的那么小。

    就像朱瞻基亲眼看到过哪些韩国人,东瀛人,他们身穿民族服装,虔诚地在孔府祭拜。

    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他们为什么有那么虔诚的信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再比如非洲的那些国家,西方国家人为地划分出来了界限,把一个部落的分成两个国家,把不同的部落又划分成一个国家。

    这就导致了非洲的那些部落,因为信仰的不同,连年征战,大屠杀层出不绝。

    但是朱瞻基虽然明白这一点,却也接受不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任由异族宰割。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他几辈子都不是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快意恩仇的屠狗辈。所以他只想宰割别人,不想被别人宰割。

    哪怕最后的结果殊途同归。

    朱瞻墉他们这一次依旧随了众大臣来迎接,已经十二岁的他变的懂事了一些,看到如同海上城市的舰队,一个个羡慕不已,缠着朱瞻基想要到船上玩。

    跟随玄真练功也有半年了,他们在玄真的调理下,一个个身体也都不错,朱瞻基也就放了他们四处游逛,只是让人盯着他们不要落水。

    请了诸位大臣进了自己的会议室,众人都以大礼参拜,朱瞻基也没有谦虚,受了他们的大礼。

    这个时候,他不是太孙,而是凯旋而归的大帅,受得起他们的大礼。

    但是,当他听到明日朱棣要亲自到码头迎接,他再也坐不住了。“这如何使得,诸位就没有劝过陛下吗?”

    吕震苦笑说道:“如何没劝,要不是满朝文武大臣反对,陛下还要亲临新江口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