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处政与安排(第3/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原本偏安一隅的宁羌卫成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点。

    从四川挖出来的硝石,通过马帮一直运到陕西境内。然后通过小船沿着汉水而下,一直到丹江换成大船,运抵京城。

    宁羌卫原本只是朝廷为了震慑山夷,如今却担任起了硝石的陆路运输重任。

    那里少数民族众多,道路险阻,民生艰难。如今依靠运输硝石的马帮众多,虽然让宁羌卫赚了不少油水,但是出现的民族矛盾也多了起来。

    杜遂去年因屠杀不顺大明的山夷屡受弹劾,认为他在西南杀戮过甚,不利团结。

    朱棣却不是那种喜欢事事忍让,息事宁人的皇上,他在去冬召了杜遂进京,不仅没有惩罚杜遂,反而嘉赏了一番,大赏宁羌卫。

    如今年已经过完,杜遂要回汉中驻地,也是跟朱棣辞行。

    朱棣接见了杜遂之后,又问朱瞻基。“瞻基以为,这山民到底是该剿还是该抚?”

    朱瞻基心中早有定论,从容应道:“孙儿以为,顺民当抚,逆贼当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孙儿,深知我意!要是你来做,该当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爷爷如今这样屠杀逆贼,还当诱之以利,让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动投诚,归附我大明。”

    “如何诱之以利?”

    “发放土地,嘉赏垦荒,扩大交易。”

    朱棣点了点头,回头问黄淮。“黄爱卿以为如何?”

    黄淮看着朱棣满意的笑容,怎会这个时候给他泼冷水。皇上对这个孙子满意无比,虽然此举略伤天和,杀戮过甚,但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

    他笑着说道:“殿下此举谋略周全,实乃良策。”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王彦。“下一个是户部侍郎报预算吧?让他进来。”

    刚过完年,这段时间的大明非常平静,朱棣又大肆放权给了下面的堂部,这段时间并没有多少事务。

    二月初一的大朝会,将会正式让各部上报预算,也就户部这段时间稍微忙一点。

    大明之前并不是没有预算制度,只不过,以前的数据都是作为一个参考,从来没有把预算制度放在前面。

    这里面主要的问题不是实行不了,而是大臣们怕户部直接决定他们的钱包,所以坚持要自己参与进户部的银两调配。

    但是现在,朱棣让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部门都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开销进行统计。

    今年大明国库充沛,所有部门的预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没有意见。

    而这些资金还都是计划内的公费,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天灾**,户部还有一笔计划外的资金可以灵活运用。

    每个部门的资金都得到了满足,计划内资金又不受户部约束,按照预算每个月直接到账。

    所以现在虽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户部的人依旧干劲十足,忙了这段时间,今年他们就会轻松多了。

    只要没有突发状况,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监督一下各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就好了。

    这比他们以往每年要从头忙到尾,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时,也就是后世的大约十一点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务也就处理完了。

    每接见一人,随后朱棣总是要问朱瞻基一点意见,并且针对为何该如此处理,也对他进行了教导。

    相比后世的政府部门要事事管,处处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风格还是比较懒散,有点无为而治的风格。

    小事情都交给了乡老会,底层宗族自己解决。

    而大事情,其实除了造反,在朱棣心中,几乎没有什么称得上大事。

    如今给各部大肆放权,又重新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