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7章 历史因素(第2/3页)  官场先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超编就超的这些流动人员的编制虽然在编但跑到别处干活纯粹意义上讲也是固建特色的企业行为不考虑历史因素根本不能理解。”
    方晟叹道:“确实很复杂。”
    “而最普遍矛盾在于集团下属工厂、企业一般人员当初招录就有性质之分全民制、大集体最近几年则是合同制。不管什么性质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采取‘同工同酬’的做法因为都入了社保即便退休也没什么差别一旦改制可就矛盾百出了方晟同志有过丰富的主导改制经验不用我多说。”郁磊道。
    听到这里结合之前通过各个渠道搜集的信息方晟已大致弄清脉络:
    特殊历史背景造成固建行政区与大厂区融为一体的政企不分状况随着时代变迁市场经济大潮冲击落后杂乱的体制结构愈发阻碍城市发展同时过多承担社会责任和行政管理职责又严重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内在革新动力直接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每况愈下。
    如百铁正府与唐峰集团硬脱钩实际上固建重工与固建区硬脱钩、彻底退出行政管理体系是双方轻装上阵的共同迫切需要。
    可不同的是百铁那边一声令下可以立即停止采购、取消订单、断绝资金等往来;固建这边不行因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本来就在一个锅里吃饭怎么分家?
    站在固建重工立场讲固建区每条街每个角落都是集团砸钱建起来的富丽堂皇的区委大楼、流光华彩的歌剧院、车水马龙的商业步行街、高架桥、地铁、高速公路等等凝聚着固建重工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现在要分家可以正府必须给我们合理补偿!
    站在渚泉***市正府立场讲固建从区区一家重工机械集团发展壮大成为行政区规模主要靠地方不遗余力地扶持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给政策要减税退税等等都一路绿灯甚至还包括开发建设期间省里、市里无偿人力物力调配统筹要算账先把旧账翻出来算清楚啰。
    这是上层层面即地方正府与固建重工集团的矛盾具体到固建区怎么分家、怎么定编定人定岗、怎么在“尊重历史”前提下理清乱成一团的组织人事关系又是一项矛盾。
    固建区区直机关和各部门原来与集团相应管理机构是合署办公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质上无论人事权、业务指导权等都不受渚泉***辖制而是集团内部封闭管理自成体系。硬脱钩后如何并入正式体制内经受一轮风暴雨般的洗牌无疑属于伤筋动骨式的矛盾。
    固建重工集团改制矛盾更大也更多论体量唐峰、铜岭等在它面前只算小弟弟单一点就足以形成碾压之势:
    固建区六十多万人口当中有近四十万属于固建重工集**统!
    什么概念?
    除了孩子还有少数外来流动人口其它都自称“固建人”。
    由此产生的诸多矛盾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清难免郁磊点到为止剩**分由方晟自个儿想象。
    譬如陈大爷的死就是典型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陈大爷不消说自然是“固建人”办理退休手续前找厂长理论已经拖了将近十年的事即按固建内部政策他应该分套六十平米的公房当时集团房源紧张安排不过来遂让他等下批。不料之后政策变了取消单位福利分房制度陈大爷哪里肯依一直闹着要补偿并说补偿不到位就不办退休手续!
    陈大爷是集团里道行很深的老钳工培养出不少优秀徒弟有的已官至厅级厂长遇到他也头疼苦思良久说大爷家不是住一楼吗?这样吧我跟集团打声招呼允许您往后面伸三十平米房产证不动但以后拆迁的话肯定认账!
    好咧没问题!陈大爷尤如得到圣旨兴冲冲回家照办。
    以过去封闭式管理环境确实没问题按行政级别固建重工应该是正厅但二十多年来偶尔由原山副申长兼老总因此实际上算是副省级高配。集团下辖各个大厂基本是副厅位列集团高管或区党组成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