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6章 继续征途(第2/3页)  官场先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市招商引资工作开门红!”
    随后吴郁明和方晟交替发言反复提醒各层各级不得懈怠、不得有守成心理一如既往保持高强度高负荷节奏全面推动鄞峡各项工作进展。
    会后干部们议论纷纷暗地里都感叹跟在这两位少爷后面没病也要累出病来真是没完没了、永不休止的折腾!
    有干部开玩笑说赶紧联名上书建议省委破格提拔吴书记和方市长不必等一个任期结束大家快撑不下去了。
    还有干部说建议省委缩短干部交流时间每半年换一茬让别的市区也尝尝咱这两位领导的厉害!
    这些议论方晟自然听不到此时他会同耿大同、华叶柳以及教育局李局长正在中会议室接待来自省城的潇南理工大学丁副校长一行。
    聊起来不觉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十多年前方晟就读于潇南理工时丁副校长是经济学院办公室主任兼货币银行学和正治经济学两门授课还兼院学生会主席一职。大二以后方晟做过一段时间学生会文体部部长经常跑到他办公室请示工作当时丁副校长满头乌发现在却是屈指可数了。
    考虑到鄞峡创建分校是去年底于道明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无意提到的。说起来都是泪身为双江省排名第二的综合性大学潇南理工至今只有校本部是众多高等学府中独特的存在学校规模、招生人数等各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制约。
    在汇报分校选址迟迟不能定夺时丁副校长讲了两个困难:一是资金问题听说潇南理工要建分校各市区张开双臂欢迎可谈到资金就面露难色眼下地方正府都是借钱搞基建、搞开发、上项目哪有富余资金投到学校?二是地点问题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各市区不约而同只承认学址要设在开发区市区寸土寸金实在容纳不下庞大的校园。
    换而言之地方正府指望潇南理工拉动经济提升地皮价格并非出于扶持教育的初衷。
    听到这里于道明说:“有机会到鄞峡看看吧那边正兴起投资热潮正好是要钱有钱要地有地的大好时候。”
    加之潇南理工附中与鄞峡七中联合办学也是分校的形式的。愁云密布的丁副校长立即联系七中徐校长敲定拜访方晟的时间。
    母校、旧识方晟自然盛情接待给足丁副校长官场礼遇。当听说潇南理工创建分校面临的难题时方晟微一沉吟道:
    “资金方面只要母校有意过来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地皮则不是问题目前就有一块梧桐地等着潇南理工这个金凤凰哩。”
    “在哪儿能不能过去看看?”
    丁副校长精神大振竟有些迫不及待起来。说到底资金问题只要各方合力教育部拨点、省市两级给点、学校自筹点实在不够还可以凭潇南理工响当当的招牌发动社会集资。
    但地点尤为重要因为关系到能否招生大事!
    高考是一场高校选学生、学生选高校的博弈游戏当然前提是达到提档线在此之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对学生来说考上潇南大学与潇南理工大学等于处长与副处长的区别;潇南理工大学与潇南农业大学则是处级与科级的区别。
    对高校来说也存在比较以潇南理工而言去年分数线比潇南大学低5分今年必须控制在5分之内4分就是进步3分则算大胜倘若跌到6分说明招生工作做得不到位校领导要追究责任的。
    同档次高校比拚更是刀刀见血如潇南理工的老对手碧海理工投档线一模一样每年分数公布后便忙不迭打电话历数潇南理工种种不是许诺种种好处好几回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说白了就想投挡线压对方一头表明自己综合实力高而已。
    考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怎么选择学校?沿海地区家长和学生都倾向留在本省不愿向北哪怕是京都因为天气寒冷、风沙大、环境污染严重;不愿向南因为天气炎热、湿气重、就业竞争强。
    本省自然首选省会城市故而分数也水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