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镇里的村民贫富差异很大,有的村民无田无地,靠租种别人的地过日子,也有家里田多的一眼望不到边,家里的女人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富人。上王村里大多数的都是穷人,上王村大多数的田地并不在村民手上。真正的村上大户,是已经搬到再来镇镇上的司马家。司马家是北宋南逃时搬到这里的,因为他们团结又有经营头脑,渐渐成为了再来镇的一大家族。上王村十有七八的土地都在司马家的名下,有三分之二的村民是租用司马家的土地过生活的。
因为家里穷,所以有许多家村民家里连饭都吃不饱。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想喝酒又喝不起酒,只好几个人整天窝在酒铺里,一边闻着酒香一边聊着一些陈年往事。他们舍不得花钱买酒,但实在忍不住自己不去想酒,所以总堵在酒铺前面不离开。村里的酒铺老板一来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好赶大家。第二,反正村里没有其他客人,就由着他们堵着好了。第三,也想多知道一些村里的往事和新鲜事。
“老酒鬼”师爷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就是去找酒。昨天刚进村子,他就发现了这村里唯一的一家酒铺。可惜这家酒铺的就都是自己酿的,这酿酒技术和小月村酒铺的酿酒技术绝对有天渊之别。虽然是也对这酒并不太满意,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喝好,就买了一壶酒在酒铺里喝着。看见一边一个和师爷年纪差不多的村民,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的酒,师爷就知道对方也是一个酒鬼,就是估计身上没有钱,喝不起酒而已。师爷就请这个老村民一起喝酒,在交谈之中师爷知道了王天宝命案的事情。当他在想多问点事情的时候,这个老村民已经喝高了。原来老村民虽然好酒,但平时很少有机会喝到酒,所以他的酒量并不太好。
师爷知道这个老村民的弱点,问其他村民问不出来,不如去问老村民。他首先到酒铺买了一大壶酒,酒也不贵不过五个大子,也就是二十五文钱。大明官府流通的铜钱按大小来分有三种,一文一枚的叫“小钱”;两文一枚的叫“制钱”。百姓直接叫它“钱”;五文一枚的叫“大钱”,又叫“大子”。当时明朝初期,国泰民安的时候,一个“小子”也就是“小钱”就能买一个烧饼或者馒头。一个“钱”就能买一个烧饼一碗豆浆,一个百姓早餐就这么对付了。到中午或者晚上,一些路边小摊上,一个“大子”就能买一大碗阳春面。到了明中晚期,物价就贵了许多,在南方一个“子”,也就是两文钱才能买一个烧饼或者馒头,一碗什么都没有的面也要两个“大子”,也就是十文钱。在北方物价更贵,一个“大子”也就是五文钱只能买两个烧饼或者两个馒头,要是一家店里烧饼和馒头这两样只有一样的话,一家店里买一个烧饼,另一家店里买一个馒头就要六文钱。吃一碗最便宜的面也要两个“大子”加一个“子”也就是十二文钱。对于当时的物价,一大壶酒只卖二十五文钱,也就是两大碗最便宜的面的价格,其实真的不贵,说来是太便宜了。可这价钱,在上王村还是让大家望酒心叹。
师爷很聪明,提着酒来到一个人居住的老村民家。师爷一进门直接进入主题,只要老村民告诉他一些事,这壶酒就是老村民的了。老村民犹豫了好久,终于忍不住自己的欲望,答应回答师爷的问题。
师爷问了一些不太要紧的问题,老村民支支吾吾地说了一些,但是当师爷问起命案和村子里的关键问题的时候,老村民就不再说话了。不是含糊不清就是顾左右而言其他,根本不想说真话。还好师爷是一个老手,一边说不问了,一边陪老村民喝酒。本来老村民不舍得这壶酒这么就喝光了,想藏起来慢慢喝。可师爷说喝光了他会再去买,不会占老村民的便宜的。这下老村民放心了,就和师爷大喝起来。
老村民的酒量真的不如“老酒鬼”师爷,没多久老村民就开始有点醉了,根据师爷对这个人的了解,这时候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