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官员不懂统治者这么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不是在打乱某种平衡吗这对帝王绝对是相当不利的行为,为什么统治者要这么做张居正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和秦泰一起,做过深刻分析,最终结论是统治者太聪明了。第一,武将手里有兵权,一旦闹事的话小者影响地方治安,闹大的话会动摇国家根本。所以军营不能乱,必要的时候需要地方官员压制住局面。这就需要给地方官员一定的权限,最好的办法就是遏制住军营的开销,把军队的给养交给地方官员负责。这样一来军官们不敢不尊敬地方官员,士兵们不敢动不动闹事。第二,武将都是大老粗,爱发火、爱闹事,容易动不动就拿出武器动手。要是不遏制住这些专业人士的话,这些人一旦打家劫舍起来比土匪还要像土匪。为了防止军队之间的内斗和军营士兵骚扰老百姓,闹出不利于朝廷名誉的事情,所以需要控制他们的指挥权。把指挥权交到地方官员手里,让地方官员和军官相互约束,不但有利于军队管理,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第三,武将的待遇和收入明显不如文官多,为了防止一些人挑起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索性让武将彻底向文官低头,免得将来有麻烦。第四,武将驻守各地,难免会接触到一些皇亲国戚。为了防止这些武将暗中支持某一个皇亲国戚,影响到皇帝的地位,就规定武将不但要听从地方文官的指挥,而且不准私下和皇亲国戚联姻。第五,一些武将胆子特别大,一旦有了贼心想要造反的话,不容易马上受到控制。为了防止“陈桥兵变”这种事情发生,不如利用文官压制武将。文官不是不会造反,但是他们不但怕死而且担心名誉受损,所以比较不容易造反。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文官已经渐渐高出武将,无论是职务上的还是职能上,武将已经不能和文官相提并论。不如把权力索性一次性交给文官,这样的话不但干脆而且对统治者有利。文官本来就有内部矛盾,相互之间不会太亲密,党争可以说是从来没有断过。不如把权力放大,让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加深,只要文官内斗越激烈,对于统治者来说越有好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不但可以从中看清楚大臣们的真实嘴脸,而且可以拉拢一些人,挖走一部分资源和权利。这个主意真的太好太妙了,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大转身。不但解决了武将的根本问题,而且把文官内部分化,巩固了皇权的同时,也把钉子暗中扎进了文官内部。
当张居正把这些分析告诉秦泰的时候,秦泰当时苦笑不已。秦泰想的是怎么破案,怎么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而这些大人物们却想着怎么内斗和夺权。难道这些大人物们心里没有家国天下、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吗只知道内斗和算计别人,这么做有意思吗虽然当时张居正曾经解释过,说只有手里有了权限,才能去想其他事情,才能去考虑老百姓的事情。可是秦泰很怀疑张居正的话,做一个刑部侍郎还不够大,没资格没精力管老百姓的事情。将来做了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甚至于内阁成员就有精力管老百姓了当了侍郎想当尚书,当了尚书想当内阁阁老,当了内阁阁老想当内阁首辅,就算当了内阁首辅又怎么样要是不满足的话,一辈子都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事情。就在这时候秦泰发觉张居正变了,张居正不再是一个有志青年,而是成为了一个政客,一个满脑子政治的人。还好张居正没有想到钱,没有想利用权力捞钱,不然的话秦泰绝对会和这个朋友“割袍断义”。
由于武将已经不成气候,内侍官员的名声又太坏,所以文官的势力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朝廷。所谓的朝廷其实就是文官的天下,最高衙门就是内阁,最高官员就是内阁首辅。文官控制朝廷之后,按照职能又分成了好几种。第一种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实际掌控了朝廷,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和权限。一般来说大家管这些高级官员叫“大员”,到了这级别的只有手里的权力大小,没有地域差别。他们不是掌管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