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第1/2页)  末世青囊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朝末年,朝政毁于党争,吏治,经济萧条,战祸连绵,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时值崇祯年间,北旱南涝,瘟疫频仍,内有贼寇作乱,外有清兵寇关,朝廷内忧外患,满目疮痍。诚所谓天灾也!

    七年春,山西突发瘟疫,势如风火,顷刻间遍及全省,死伤无算。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上下,无不忧心忡忡。

    这一日,崇祯皇帝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议应对之策。

    朝拜礼毕,崇祯皇帝道:朕昨夜惊悉,山西瘟疫肆虐,民多死伤,诸卿可有良策?

    众官听说,并不大惊小怪。

    有内阁首辅大学士温体仁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四海荒荒,兵祸连连,瘟疫反复不治,实乃我朝大患。今瘟祸去而复返,来势汹汹。老臣以为,循例当由户部主理此事。

    崇祯皇帝道:温阁老所言甚是!

    遂口谕户部尚书侯恂道:此事就交由侯卿督办!不可懈怠。

    侯尚书慌忙出班,领旨谢恩毕,禁不住怒目相看首辅温体仁,大有不平之色。

    却说散朝之后,侯尚书与东林诸僚出朝门,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温贼不止。

    这大明朝廷内部早已党派林立,壁垒分明。

    侯恂乃东林世家出身,而首辅温体仁早已与东林党互成仇寇。今温体仁举荐侯恂治瘟,看似水到渠成,波澜不惊,实则是借机发难,另有所图。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侯尚书一路上与诸东林同僚计较已定,各自回府不提。

    翌日文华殿早朝,天子登位,众官朝拜毕。

    有户部尚书侯恂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昨日,臣领旨督办治瘟事宜,未敢懈怠。经查,此次北方瘟疫确实非比寻常。经臣等反复测算,若得治瘟成功,共需白银一百万两。一应钱粮物力,俱已造册在兹,呈请陛下御览!

    言毕再拜,高擎奏表。

    崇祯皇帝闻说,急命左右取来奏章,一时阅毕,面有为难之色。

    首辅温体仁见状,出班奏道:臣启陛下,此次瘟疫确实不比以往,所费糜多,亦不足为怪!只是近岁以来,朝廷屡屡用兵,国库空虚,此事侯尚书再清楚不过。若要朝廷凑齐这百十万两白银再行灭瘟,只恐怕早已万户萧条,尸骸遍地矣。故此,臣以为不若先取白银十万两以应急。至于后需款项,可一面治瘟,一面再行筹备,庶几不失救护之机也。望陛下早作圣断!

    崇祯皇帝闻言,颔首称是道:温阁老所言极当!

    又传谕侯恂道:此事即按温阁老所奏,宜当速办。

    侯恂闻谕,无可奈何,也只得领旨谢恩。

    话说这侯尚书乃是东林党内的清流领袖,清正廉洁,也并非是那罔顾百姓死活的大奸大恶之徒。为何他独不愿为民请命,主持这治瘟事宜?原来这大明朝廷早已透顶!百官结成朋党,不务政事,专一党同伐异,把个朝政弄得乌烟瘴气。崇祯皇帝亦深恶朋党之害,却也无可奈何!用尽了雷霆手段,反倒把个朝廷置于水火之中,君臣绝不相容。

    若论起来,这倒也是大明王朝的独特之处。有明一代,自太祖朱元璋建政之始,便有君臣对立的传统。想那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更是经年不出深宫,与阁部臣僚老死不相往来。

    首辅温体仁久在朝中,张口闭口,誓与朋党势不两立,却又自成一党。他早已看透了皇帝的心思,又善于猜度,时常于君前摆出一副孤忠死直的架势,口口声声只为江山社稷,不惜与百官为敌,其情壮烈之极,惹得崇祯皇帝宠信不已。

    东林诸僚有鉴于此,誓要摒弃各党各派成见,合力扳倒温体仁,其实不过是要与崇祯皇帝较劲。似此,又何其难哉!

    且言这瘟疫猖獗难治,而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