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河内大捷(第1/2页)  无双魏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军屯回到曹府的次日下午,典满在书房中站着手里拿着一沓左伯纸,上面用兔毫笔写满了字,只听他对曹丕说道:“公子,这陈长文把三郎支开,然后给了小仆这沓提货的凭据。”

    “他可曾有说什么”

    “陈长文说其父身体欠安,是以不日便要回老家照看,不能再跟公子一叙了,另外这些提货的凭据可在颍川境内任何一个陈家店铺中提货。”

    “哦要回家乡那暂时就不用管他了。”曹丕不确定陈群的老爹是真的病了还是有别的原因,但是这些不是重点,他能确定的是,陈家已经决定站在自己身后,这沓左伯纸上面的印章就是证明。只要这沓纸被有心人看见,构陷陈家一个结党营私那是跑不掉的。

    “公子,可需要回信给陈长文”

    “无需如此,伯英,你把这些纸张带回府中吧,我这儿不稳妥。”

    “诺。”

    惠儿此时上前说道:“公子,景兴先生来了。”

    “哦快请”典满告退,曹丕则起身道书房前迎客。

    这景兴就是之前的会稽太守王朗,被孙策俘虏之后作为其使节来到许都向曹操纳贡,因为王朗素有名声,又是弘农杨氏学生,得到曹操青眼,有得杨彪举荐,所以在朝中做了个谏议大夫、参司空军士。

    自从发觉曹丕不是能够影响的人之后,荀悦有些心灰意冷,回到老家去著书立说了,曹丕没了老师,曹操觉得王朗此人精通周易春秋周礼,其才学贯通儒家、易学。所以就让他来做曹丕讲席。

    现如今,曹家子弟的讲席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现在曹彰、曹植都有不同的讲席,至于曹操的其他儿子,因为都是庶出,所以没有特意为他们找讲席。曹彰的讲席不是文人,而是文武双全的李典。因为这小子很早就表现出对经学的不喜,更像曹操表露出要做将军的意思,还说自己一生就是要做一个“披甲执锐、身先士卒,临危而不顾己身、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好将军。曹操听罢后大为欣喜,立即让他熟读兵书的李典做曹彰讲席。

    至于曹植现在的讲席则是杨彪的儿子杨修杨德祖,此人年纪并不大,今年只有24岁,3年前举孝廉,现在和典满一样当着一个郎中令,曹操见杨修虽然年轻,但是才气纵横,又是郎中令,所以让他做曹植的讲席,说白了也是在抬高曹植的身份。

    从曹操给三个儿子选讲席就可以看出,现在曹丕是最受宠的,无论是荀悦还是王朗,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家,郎中令不过是曹丕的侍卫,这种规格绝对是亲王待遇,比起曹植曹彰,那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曹丕记得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王朗,而且是被诸葛亮骂得吐血而死的。显然那个王朗和这个王朗颇有出入,曹丕眼前这个王朗四十出头,三缕长须,身材匀称,气度雍容,绝对不是那种容易动肝火的人。

    此时他正滔滔不绝地跟曹丕讲述这周易的精妙“武帝之后,周易便为六经之首。此经并非单单用作占卜吉凶,卦中微言大义,亦有处世之道。如蛊卦之中的上九所言: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便是说,子承父业乃是人伦之道,不但要承之,尚需更甚一筹,如此方为孝,这跟孔圣人的孝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曹丕笑问:“上九卦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其意是否是指就算不侍奉王侯,也要继承父业若是如此,是先孝后忠还是先忠后孝”

    王朗一捋长须,呵呵孝道:“王侯又非天子,自当以父为先,若是侍奉天子,人生之于世,就要侍奉天子,父也好、子也罢,父死子侍奉天子,也是至孝。这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意为:做侍奉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