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 士子之心(第1/2页)  无双魏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是,去年袁绍起兵进犯许都之时,为了壮大声势,强行把康成公招入军中,结果康成公不看颠沛之苦,于军中去世,当时有千人为其戴孝送葬。”陈群缓缓说道。

    “这么看来,袁绍做了一件大错事。”曹丕笑道。就曹丕目前的观察,只要是人,没有一个不敬佩郑玄的,袁绍把郑玄招入军中壮大自己的声势也不算做错,如果郑玄不死,不明真相的人恐怕还真会认为郑玄支持袁绍,但是实在了军队里,各种流言就会出来了,毕竟郑玄年事已高,随军从征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确实是大错,此时天子只要下悼文到康成公家中,便可让天下士子知道朝廷的爱才之心,有志之士必然纷纷归附,哪怕他们身在袁绍所占得四州之地,也会心向朝廷,届时朝廷兴王师扫荡袁军之时不但会更为顺畅,四州之地也会在短期内稳定住局势。”陈群说道。

    曹丕明白陈群的意思,所谓的朝廷其实就是司空曹操,下悼文能够让天下人知道曹操爱才,确实是一个笼络人心的好办法,而且天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大族基本上都是人,才学或有深浅,但是没有不学无术之辈,这些地方大族是郡县稳定的基础,如果能做出这个姿态,在扫平袁绍所辖四州的时候肯定是又快又稳。

    “康成公乃是经学大家,若要黄门寺人去传天子悼文恐怕会被人诟病。”党锢之乱后宦官和士大夫的矛盾已经到了顶点,传圣旨的都是被阉割的寺人,这样的人去经学大家的家里,他后人顾忌名声,恐怕会避而不见。所以曹丕才如此说。

    陈群站起身拱手道:“下官愿意北上一次”

    陈谌闻言大吃一惊,忍不住说道:“贤侄,现在北边还是袁军之地,汝在司空府任职”

    “康成公通注古今之学,吾等治学之人不能在其仙逝之时治丧送葬乃是人生大憾,若能够持天子悼文寄托哀思,也可弥补一二,死则死耳何惧袁绍这等宵小之流”陈群正色说道。

    曹丕微微一笑,知道陈群此行如果能够成功,“陈长文只身背上送天子悼文”的桥段就会在天下士子中间传开,他不畏独闯袁军地界的英勇和对经学大家郑玄尊敬都会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那是真正的名扬天下,这年代人里的名声可以很容易的转化为政治资本,这个险绝对值得冒。

    不管陈群的初衷是真心实意的去表达敬意,还是要搏声望,曹丕都认为这个制定出九品中正制的人不是寻常人,从他回到许都之后和自己几次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互动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政治城府和智慧都是上上之选。

    而且曹丕不相信陈群敢提出北上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至少会有几种保命的依靠。不过这些事情对曹丕来说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是自己得到的好处,如果给郑玄发悼文是自己在朝堂提出的话,那么至少有两拨人会对自己有好感,一是朝堂之上的人,二是郑玄的弟子和养母郑玄的人。一句话能得到这么多士人的好感这个买卖是只赚不赔的,不过他还需要弄清楚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两位都在司空府任职,为何不直接跟吾父进言,反而来找此呢”虽然执金吾是中二千石大员,但是曹操才是他们进言的最好人选,曹丕只是在曹操羽翼之下的一个臂助罢了。

    “司空正忙于起兵之事,三日之内就要从许都开拔攻打攻打袁绍,在大河之北的几个渡河之处,为北进扫平障碍,下官也曾想跟司空进言,却未见得司空,只见到了郭祭酒,祭酒告知下官此时找执金吾便可。”陈群说道。

    曹丕闻言心中再无顾虑,有郭嘉在其中,这事情不会出漏子,陈群虽然多智、谨慎、有政治眼光,但是却不是爱撒谎的人,更何况是这种一问就能拆穿的谎言。

    “既然如此,若有朝会,吾会谏言天子下悼文,并举荐长文先生去康成公家中传天子悼文。”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