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巡视(第1/2页)  无双魏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吕玲绮和高顺、挛鞮带着五个缇骑离开了许都,往东面而去,典满这忙于应付从颍川各地赶来的庄园总管,曹丕则去知会陈三郎筹备在军屯和民屯播种的事情,今年屯田寨子和去年比又多了一大片土地,那就是徐州的州郡也开始兴建屯田了,许都派遣了一大批田官前往徐州。

    在领伏波将军的广陵太守陈登的周旋下,徐州大族对兴建屯田都非常支持,徐州往北是后世的sd地界,往南则是s地界,特别是陈登所在的广陵郡乃是后世的扬州,地处长江边上,本来就是水分充裕的地方,适于种植水稻的土地非常多,以至于徐州兴建的屯田数量已经过了豫州和兖州甚多,来年此地必然成为曹军一个大粮仓。

    徐州的地方大族欢迎兴建屯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豫州和兖州水稻的高产,虽然这让拥有大片耕地的大族们没有了靠着垄断粮食获利的机会,但是却能够把粮价稳定在一个比较适合的水平上,同样让这些大族不为买粮食愁,从而可以空出大片土地种植桑、麻、树木等制作日用品的原材料,然后依靠家族现有的人力和生产力把自己的庄园形成一个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的作坊,制成各种成品进行售卖,从中获取利益。

    他们一点不担心货殖的销路,一来稳定的粮价让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得到曹操颁令免税的小农,这些人依旧停留在耕地种田的技术水平上,虽然他们躲过了成为佃户的命运,但是对生活必须品德需求导致他们要用自己的劳动果实获取麻衣、桌案、农具、器皿各种生活资料。

    在曹丕的理解里,自己的杂交水稻虽然遏制住了地方大族借助天灾去挟持那些吃不上饭的小农卖地卖身的做法,却也推动了这些地方大族依靠自己的人力优势、技术优势、知识优势进行了产业转型,更多人的开始像陈家那样只做货殖、不事农桑,开始了更高级的新一轮剥削。

    看到陈三郎传信回来告诉自己徐州屯田寨子得到当地大力支持的同时,曹丕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大族虽然没有向陈家那样只留下了一个大庄园开始密集型的制作业转型,但是却慢慢向这个方向靠拢,可以预见的是,那些被曹操免税的小农依旧会停留在社会的最底层。

    当杂交水稻遍布天下的时候,这些小农最后的结果则是自己种地的成本比杂交水稻更高,只能转向种桑、麻、树等非粮食植物以此保证自己不亏本,但是这些小农的竞争力又远远不如地方大族用大片土地种植出来的非粮食植物,最终小农们不是沦为帮地方大族种植原材料的苦力就是会被收入庄园经过培训成为一个手工生产者,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可是这些事情曹丕暂时无法插手,在汉末,拥有这大片土地、知识垄断、技术垄断和人口红利的世家大族优势不可能因为任何颠覆性的技术而消失,相反因为有知识,有能力,他们更容易从中获取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一种产业转型都是有危险的,毕竟产品终究是有好坏,市场也有限,坏的会被淘汰,好的会慢慢形成垄断,然后把坏的兼并,渐渐形成一个地方性的霸主产业,对于曹丕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在保证没人饿死的情况下,地方的大族终究会因为产业转型的竞争而不断的重组,最终的结果是世家大族越来越少,在通讯和交通极为落后的年代,不得不说,这更便于管理。

    建安六年三月,豫州、兖州、徐州各郡播种,曹丕则带着二十个缇骑去巡视自己的庄园,挑出了几个建造有水排的庄园,叫来庄园中的佃户,画出了马蹄铁和马镫的图案,让佃户中的铁匠投入生产,另外跳出了几个能够种植树木跟麻的庄园去生产改良了一番的高桥马鞍,至于耕地曹丕让佃户全部种植粟米,同时在种植粟米的庄园空出了几个大房子,另外让庄园总管去收购还在市面上流通的粟米,储存在这些大房子里。

    走了一圈自己的庄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