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内之策(第1/2页)  无双魏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丕笑道:“若是他们重视天子檄文,又如何会这般支持袁绍,这些豪族顾忌的不过是自己家族的利益罢了。”

    阎柔笑道:“正是如此,所以公子需要打破一个缺口,让朝廷和地方豪族没有隔阂。”

    “如何打破”

    “只要公子让这些豪族有一个讨好公子的渠道便可。当年他们支持袁绍,袁绍得了这些豪族很多好处,是以地方豪族相信袁绍不会加害他们,反之,袁绍也认为地方豪族不会背叛与他,现在时移世易,袁绍已死,其子不合,败亡是迟早之事,现在只要公子收了地方豪族的礼,他们心思就会安定下来,就像当年支持袁绍一般支持公子。”阎柔说道。

    “此事汝应当找吾父,地方豪族直接讨好吾父岂非更好为何要讨好于吾”曹丕问道。

    阎柔摇头道:“这事关讨好的渠道,说白了,如今只需要一个司空和北地大族都信任的人出来,让此人收下北地大族的重礼,已安大族之心,直接给司空。恐怕会被朝廷官员诟病,但是公子却不一样。”

    “吾有何不一样同样是朝廷官员。还是两千石大员,若是收下重礼,同样会被诟病,吾父乃当朝司空,诟病只会变本加厉。”

    “下官听闻公子尚未娶亲”阎柔突然问道。

    “正是”曹丕一回答立刻明白了阎柔的想法:“吾正室之位尚未有人选,如果找了一个北地家族的女儿,大婚之日,自然会得到北地大族的贺礼,这些贺礼即是给我的,也是给吾父的,这样一来,我曹家就名正言顺的收了他们的礼;而且北地大族日后还可以通过吾正室的家族探吾口风,了解朝廷和吾父心思,而吾也可以通过正室传话给北地大族,以安其心,这倒是一个妙策。”

    在这个时代,政治联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阎柔笑道:“袁绍的正室之父就是当年的大名士李膺,当年超纲混乱,此人以声名自高,等闲之人不得入其家门,但凡能入其门者,无一不是声名鹊起,有人说进李膺之门名为登龙门。此人虽然是颍川人,但是党锢之祸时几度罢官都在北地隐居,豪族都喜欢送自己子弟给名士教学,所以李膺和北地大族关系甚好,袁绍若非有这层关系,当年进冀州之时也不会如此顺利。公子如今也可效仿之。”

    李膺这个人是桓、灵二帝时期的人物了,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和“李膺门”、“李膺门馆”都用来形容名高望重之家。

    但是关于李膺,曹丕更了解的是李膺的儿子李瓒,在曹丕身体的记忆中,李瓒很短命,而且在临死的时候跟自己的长子说:“时局将乱,天下英雄,莫强于曹孟德者。张孟卓乃吾至交,袁本为吾姻亲,然汝等切勿归附,定要归附曹氏也。”后来李家长子李宣遵从父亲遗名,带着族人归附了曹操。除了袁绍老婆那一枝以外,其他李家人一直都在许都。

    “北地大族如此之多,再没有李氏龙门这等声望,要找一个能够让北地所有豪族都知晓,并且信任的名门联姻,恐怕不太容易。”曹丕笑道。

    阎柔干笑道:“吾对北地大族了解仅限于此,公子要找这样的名门,还需问问冀州名门,袁氏一门占据北地之后一直驻扎在冀州邺城,能够让冀州望族归心,北地四郡人心可得一般矣。”

    徐晃忍不住说道:“说了半天,校尉这安内之法竟然只知其法,却不知如何行之,这和没说有何分别。”

    曹丕摆了摆手笑道:“至少也给吾指明了方向,校尉这情,丕承了,日后若是论功行赏,这幽州之地里,汝官职所居于鲜于辅之下,吾当上表朝廷把汝调离幽州,绝对不会让你在他麾下。”

    阎柔作揖道:“多谢公子。”

    曹丕接着对牛金说道:“剑桥,把这位商队首领和他的商队送走吧。让他们自行北上回幽州去。”虽然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