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汉末第一经学大家(第2/3页)  无双魏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辑,毕竟那是整个家族代代研习发展下来的学术体系,郑玄的成果能够让他们在自家学说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不但可以完善自身的经学体系,自家子弟学习其他典籍之后视野和学识会更加开阔,相比于一般的读书人只能利用郑学来系统学习典籍来说,经学治家的大族能够利用郑学做的事情更多,比如取长补短,相互印证等等。

    总的来说,郑学的问世,不但会让书香门第贤才辈出,寒门子弟成为栋梁的机会也将大大升高,因为这能帮助天下更系统和有效的进行学习。

    曹操问道:“不知雅常是从何处得知此事?”

    “河北袁本初,不知为何在年初突然大宴宾客,郑康成应邀出席,因为此人素有才名,所以受到参宴俊杰的问难,但是郑康成对答如流,才惊四座,接着他便在席间提出要自成一家之言之事。”钟演答道。

    “原来如此”。曹操一笑,不再言语,但是曹丕却敏锐的发觉,自己这位父亲脸上闪过了一丝阴霾,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而且他掩饰的很好。但是对于曹丕这种前世长期和身居高位父母相处的孩子来说,这样转瞬即逝的不快实在太容易被捕捉到,对于他来说,这几乎成为了一种本能。

    虽然曹丕不知道曹操脸上那丝阴霾背后的原因,但是对于钟演口中的郑玄曹丕还是听过一些的,在他前世那个年代,相关领域的学者对郑玄的评价是把汉朝经学带入了小一统的时代,如果没有郑玄,后世的经学至少会分成古、今两派,又因为“师法”和“家法”的原因,只怕后世几百年的学术体系都会有不可预知的变化,程朱理学、心学、八股文这些东西会不会出现都要另说,虽然曹丕自己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他也是学术领域的一方翘楚,深深明白把一种学科体系化的重要性,对于郑玄,他是深深的佩服。同时想到郑玄在袁本初的宴席之上提出要归整古今经学,成一家之言,席间俊杰竟然无一人敢出言问难,这种权威和气魄,放在后世的学术界,只怕没有一个人可能做到。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大气!

    钟演看曹操不再说话,却自笑道:“像郑康成这等当世大贤,应当在许都开馆授徒才对,天子脚下,万众瞩目,郑学在许都必然能够受到天下贤人的推崇。”

    曹操听罢嘿然一笑:“想必袁本初不会放这等大贤离开。”

    钟演闻言,笑得意味深长:“司空大度,把大将军之职让与袁本初,天子的圣旨他是接下了,何妨再来一道圣旨,册封郑康成,袁本初难道敢不接?”

    曹丕听完脑中灵光一闪,突然脑中冒出了一道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原来在去年,也就是初平元年,公元196年,自己的老爹曹操把天子迎入许县,同年,后世被称为汉献帝的天子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曹操随即改许昌为许都,总揽朝廷军政大权。为安河北袁绍袁本初之心,封其为太尉,但是袁绍拒不受封,曹操得到消息之后随即把大将军之位让出,改为封袁绍为大将军,他则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这一次,袁绍居然受封了,显然是不愿居曹操之下。

    在汉朝,大将军这个官位不是每一任皇帝都设有,但是一旦设立,其地位必然在三公之上,乃是最显贵的官位,比如韩信、卫青都当过大将军。汉献帝封曹操为大将军显然是位极人臣的殊荣,这就让出生名门的袁绍不开心了,以至于封袁绍做三公之一的太尉他也不受,曹操显然不想现在和袁绍闹僵,所以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自己任三公之一的司空,虽然不如大将军煊赫,一样是位极人臣,这让曹丕不由得想到:刚才曹操脸上的阴霾想必就是钟演提到袁绍不知为何年初大摆宴席的事情,在曹操心里,必然认为袁绍是在接着过年庆祝自己升官呢,这官位本来曹操的,哪能开心?

    “哈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