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三章 定论(第2/3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光禄勋刘弘则毫无退让之意,挺身而出:“平三郡之乱,定幽州之功,若不嘉奖,岂不寒边境将士之心?有功不赏,日后焉有人再为朝廷出力?”

    司空许相痛心疾首的说:“此言诧异,老夫所言非是不赏,而是酌情封赏,若军功厚重,边郡郡守都尉误以天子重军功,引为上进之功,难免就会生事挑衅,如此兵戈四起,大汉边境再无宁日,实为大大的不智,方今政略,首重西北诸羌,一旦天下边境烽烟四起,东南百越,西南蛮夷,北边戎狄犯境,必将使我大汉朝引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啊。”

    “许司空所言不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旦此风一起,国无宁日。”天子刘宏算是盖棺定论的说了句,不想一侧的中常侍赵忠却出列,道:“臣不敢苟同,圣上,方今天下都知圣上要受俘,一旦更改,岂不让天下百姓认为天子朝令夕改,毫无诚心?如此则会让天下百姓再无进取之心,他们会觉得就算立功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奖赏,一旦再生祸乱,则人人避之不及,如此一来,才是真的国无宁日,许司空所言非但不是忠贞之言,反而乃是乱汉之语,臣请陛下免其司空之位,投于北寺狱内,治其乱国之罪!”

    “赵中常侍,你说我是乱汉,我看乱汉乱国的罪人不是我许相,而是你们这些执意要重赏边郡小吏的三公们,中常侍们。”许相说的慷慨激昂,大有为了真理从容就义的气概。

    “好了,别吵了。”

    刘宏终于忍不住了,揉着额头一脸的闷烦:“如今三公九卿争议不下,此事就继续搁后,什么时候有了定论,什么时候再言爵赏。”

    眼见着天子从一侧偏门离开,一屋子人都傻了,谁又能想到灵帝最后却使了一个拖字诀,这啥时候才能有个定论?除非许相不在司空的位置上,可这可能吗?

    许相第一个一脸笑容的离开了,看着他那小人得志的嘴脸,此时有多少人怀念故去的老司空杨赐,如果他还活着,爵赏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一拖再拖啊!

    而与此同时,永乐宫内的董太后却将中常侍蹇硕招了过来,原因自然是他之前隐隐约约听到了争吵声,派人打探,却并非是宫女宦官,可如今早已过了朝会的时间,又是哪里传来的吵闹声?

    这一打听之下,才知道是自家的儿子与大臣们在宣明殿议事呢。

    “蹇硕啊,宣明殿到底再议什么,怎么吵成这个样子?”

    “回禀太后,是在议卢龙塞令刘澜平三郡乌丸爵赏之事呢。”

    “最后的结果如何?”

    “不了了之,天子说要三公与大将军们有了定论再做封赏。”

    董太后哦了一声便没有继续问下去的兴趣了,反而似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对了,这几日董侯再做什么?哀家怎么好几日都没见到他的人影了?”

    董太后口中的董侯,也就是后来的献帝刘协,因其母王美人受到灵帝宠幸,在生育刘协后被嫉妒的何皇后一杯毒酒鸠杀,虽然当时灵帝气怒之下要废后,可是中官们苦苦哀求不得不作罢,但他还是担心这个疼爱的妃子的孩子再遭遇不测,便把刘协交给了母亲董太后扶养。

    董太后十分同情王美人的遭遇,又对这苦命的孩子十分疼爱,可毕竟这么点的孩子就没了娘,灵帝担心他无法成人,便依母亲按照民间的习俗为刘协取了个“董侯”的乳名。

    董太后想知道一手看大的孙儿近况,偏偏等了半晌蹇硕却是一语未言,再看他时,却发现他的表情有些奇怪,微怒,道:“蹇硕,哀家再问你话呢。”

    蹇硕诚惶诚恐的说:“启禀太后,董侯的事,老奴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不知当讲不当讲,还不快说,董侯他到底怎么了?”董太后眼珠一瞪,凤眼含煞,道。

    “董侯近日一直在民间,昨日哺时(申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