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之战(15)(第2/3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试想一下,在辽东c徐州和丹阳这一州二郡的土地上,突然多出近百万的人口,别说是在农业上能够有一个大力开展,在工商业上同样如此,但就冶铁这一项来说吧,现在在第一兵械厂,优秀的工人已经有很多了,可是挖掘铁矿的工人却极其难以招募,毕竟土地一大片,大家都安稳的田间炕头,谁愿意去吃这份苦,受这份罪,能老婆孩子热炕头,谁去出卖苦力?

    虽然旷工稀少,但是矿主也必须得经营下去啊,都是大价钱从刘澜这里租赁过来的矿山,最后只能在挖掘工具上想办法,一些新兴耐用工具被生产而出,虽然不是后世的机器,同样是需要人工使用的工具,但是在这些商人的提议之下,甚至主公出资资助兵械厂,来生产能够加大开口运输等一系列的工具,为此兵械厂农具房又扩展出一条新的致富路。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智慧的结晶,绝非是刘澜自己去想,甚至比刘澜所想靠谱多了,对于这类因需求而产出的工具,刘澜巴不得越来越多才好,不止的开矿的工具,冶铁和农耕同样如此,不断的改进创新,如果能出现划时代的产品,那才是最好的。

    而在这一点上,房屋的建设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前列,当然这其中刘澜可是起到了恒大作用,不过刘澜也是用青州的青石砖说事,而正是他的提议,现在在秣陵新城,甄豫建设的房间虽然还是木制,但是砖石房其实已经被他提到了,只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要完善,现在的工艺无法达到罢了。

    不过刘澜相信,就好像矿主在找不到更多的工人时会在工具上想办法一样,甄豫迟早会在砖石房有一个极大的突破,他相信这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只要人口多了,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现在这样的人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才是最尴尬的。

    当然,对于农耕社会来说,也许这情况是最好的,毕竟走向盛世的王朝,不就是因为人口少吗?

    十天后,赵云派往下邳的信使带着书信赶到了,五万摄山营将士驻扎分别在下邳各县驻扎,而在下邳驻扎的则是周仓所统帅的中军和关羽的近卫军。

    接到书信之后关羽来到城外的军营进对部队行了巡视,至于主公的建议,由他和张飞盯着寿春军,他自然是极为乐意的,在他看来,这只不过就是将战船从浔县改到了下邳罢了,他求之不得,浔县的战斗,也是该有一个了解了。

    关羽在营房里走着,看着这些正在休整的部队,这几年来,摄山营可以说从年头到年尾,始终都在作战,正在休息的时间并不多,高压的状态下,其实战士们的士气并不高,这些他都知道,现在趁着这个时间,部队在下邳,也算是得以放松,但关羽并没有当着他们的面说接下来对付寿春军,只是让周仓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士兵请假前往城中的情况不能在发生了,现在虽然还是在休整之中,但是要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这一消息关羽同时传给了裴元庆和管亥,可事实上,就算关羽或者是各将领都没有透露什么风声,可突然收紧了对士兵的限制,还是让他加修道了一丝战争的意味。

    每日里的悠闲不见了,部队开始每天加入了一个时辰的固定训练,这对于这些得到放松的士兵来说极为重要,渐渐适应以前的军旅生活,当然高强度的训练并不会太快出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的时间会不断增加,不过这对于摄山营的士兵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他们到下邳之后,虽然用关羽的话说就是处于放松状态,每日里什么事儿也不用去干,但一旦开始训练,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在回到从前的生活罢了,再简单不过了。

    毕竟这些年,他们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嘛,对于熟悉的训练,早已成为一种本能,

    试想一下,在辽东c徐州和丹阳这一州二郡的土地上,突然多出近百万的人口,别说是在农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