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徐州之战(90)(第2/4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现在袁绍却因为曹操一句刘澜主力被拖在沛县而在此动了出兵的决定,而目的却只是要为颜良报仇,那么他不理解出兵的意义何在,颜良的仇迟早要报,但完全不必急在一时,现在更应该做的,是看着刘澜和曹操c袁术之间争斗。

    对曹操这点小心思,完全不必理会,明眼人都看得出,刘澜派去了三路人马,可别忘了他的中军以及琅琊军和青州军还在琅琊呢,虽然这些兵力远不如刘澜三大主力,但却足以把他们阻拦在琅琊以北。

    没人敢保证在面对这些部队时一定可以稳胜他们,假如到时候没能第一时间拿下琅琊,消灭这些部队,而是被拖在琅琊郡,那么刘澜会做出如何取舍?

    是放弃琅琊先灭曹操还是放弃曹操转而全力阻击他们,显然是后者,而这也是曹操为何会派人过来的原因,因为他就是要让冀州与徐州真正的发起一场大战,从而使他们联军可以置身事外。

    现在的他们就是曹操最想成为的那个身份,可偏偏袁绍被他一忽悠,就要放弃这样隔岸观火的角色,去当排头兵,这种决定,挤不明智。

    他必须要建议主公放弃这样的念头。

    沮授的分析,不能说不到位,但最少让袁绍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战争从来都只是政治的延续,这一次其实袁绍被杀,刘澜把人送回来的时候,袁绍是干生气而没有脾气,就如沮授说的那样一般,在大面上,或者说在政治上我们已经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了青州,那么再动武力,除非是真正的机会出现,不然贸然出兵,挑起战争是挤不明智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背后有袁谭的身影,沮授恨不得要把怂恿颜良出兵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惩治,可是袁谭嫡长子的身份,再加上袁绍对他不感冒,这些事情他就尽可能的避免,但关羽袁谭的事情可以避免,可是这一仗颜良贸然开启,不经请示就出兵,显然是有违冀州大局的。

    人家现在以此为借口,虽然没有兴师问罪,但也表达了他们的无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徐州已经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脸有面,反倒是他们,于情于理都说不下去。

    可就算袁绍护犊子,其实在冀州内部,还是有一下人觉得颜良完全就是咎由自取,他就是傻,他如果能够再等等,等刘澜和曹操真的打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或者是等待如今三大主力与曹操在沛县对峙的时候再出兵,那么如今徐州的局面又会如何?

    如果不是徐州的几大将领,尤其是文丑嚷着要为颜良报仇,袁绍势必真要把这件事先压下去了,但现在曹操的人一到,让他觉得机会来了,可沮授这么一分析,又让他觉得好像出兵仅仅只是为了报仇还真不值得。

    值不值得自在人心,最少他们攻下徐州现在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益处,甚至还有些得不偿失。到时候算上青州再加上徐州,这么大的一片面积,守不守?

    守,就可能让冀州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守那么随时可能变成别人的地盘,这道理袁绍不会不明白,兖州曾经七八个郡不都是他袁绍的嘛,可后来呢,一个个不是反了他就是脱离了他,连最信任的曹操都自己拉起了山头,这就是没有兵力控制的关键,到最后只会变成给别人做嫁衣。

    这教训袁绍不会不明白。

    “那这件事就再缓缓。”袁绍又被沮授说服了,想想也是,攻打徐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就像沮授说得那样,琅琊军开阳城自黄巾时期就为臧霸所据,一直修筑加固,又经历了刘澜时期,在徐方的治理下,琅琊治所俨然变成了一座军镇,城高池深,完全就是一座

    坚城固堡,当时颜良用了五天时间没有攻下它,他们如果出兵,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麻烦,如果再次被阻截在琅琊也完全是情理之中,可一旦这样的事情真实上演,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继续强攻吗?”

    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