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徐州之战(120)(第2/3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了,不过这是放在半年以前,放在当下,可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高顺已经有所动摇,这真的出乎他的意料,但同样也看得出刘澜的一些努力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感动可不会把这心如铁石的并州汉子转了念,但可惜刘澜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他就不得而知了,只是从张辽口中听到一些消息。

    至于高顺什么时候会彻底答应刘澜效力虽然无法得知,但从张辽的口气来看,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远了,瞧得出刘澜对高顺的喜爱,在高顺数次求死甚至是绝食自杀的情况之下刘澜却能让他放弃了轻声的念头,不得不说刘澜的手腕是真的强,要换了别人,早就把高顺处决了,留下来也是个祸害。

    可刘澜没有,只此一点就说明他是真的爱才和惜才,所以此刻通露出对高览的喜爱也就不难理解了,就这一点来说,如果高览被俘的话,不知他是会像他和张辽呢还是高顺那样,其实他之所以投降,完全是被刘澜说服了,从一开始他的敌人就不是刘澜,而是曹操,兖州的官吏,又是张邈的故友,和曹操也是多年老朋友,这样的前提之下,他们理应不可能反目成仇的。

    可是这一切因为袁绍,如果不是他数次指使曹操杀掉数次对袁绍侮辱的张邈,张邈也不会做出从布叛逃的事情来,这完全就是袁绍逼出来的,可是曹操他要是聪明的回冀州,那么他们还是好友,可是他在兖州就将落在他们手中的一刻,却来与他们争夺兖州,这一回他和曹操也就彻底成为了敌人。

    但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真正结成死仇的关键则在于北四友张超c臧洪c田畴和陈容之死,这份仇怨彻底不可能解开,陈宫也不可能原谅曹操,彻底结下了血海深仇,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就那样死去,那么就如刘澜说的一样,死能瞑目否?

    这一句话,彻底触动了他,所以他投降了,就这么简单,但却是因为刘澜对其的一些了解,当然如果是后世的那些了解,可不会有这样的成效,完全是内卫收集来的情报,这才能让他对症下药,说服他投降。

    而张辽,虽然在丰县的时候军中一直有谣传说张辽与关羽眉来眼去,早晚投奔刘澜,虽然最后确实张辽是第一个投诚的那个,但是在当时来看,张辽却并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虽然他确实与关羽和刘澜走得近,这也间接促成了张辽在当时的情况之直接投降的原因,但是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吕布最后大失人心,如果不是吕布自毁长城,那么张辽最后也不会离他而去。

    未雨绸缪,似这样的人才刘澜储备了很多,他们全都是从基层干起,当然现在他控制的范围少,就算是一名小吏,他也能有所了解,但如果随着日后地域越来越大,这样的了解也不用太过担忧,毕竟可以让内卫在收集民情的同时再收集地方官吏的情报。

    这种事情,其实刘澜完全不必亲力亲为,毕竟了解民情有采风使,官吏好坏有督邮,但是对于他们,刘澜的定位更趋向于明面上的,在明面上,一些官吏比如会做到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可如果内卫府的情报一致,那么这官吏自然是没有问题,可一旦与内卫的消息有出入,那么这里面肯定是有人在撒谎,这样就能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刘澜做任何事情都喜欢这样,不是不相信谁,而是要做好预防,不然的话,他的眼睛很容易被蒙蔽,到时候民间天怒人怨了,他这里还以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那怎么成。

    话题很快便从单子春的插嘴又转了回来,自然而然又回到了袁绍的身上,陈宫眼见刘澜也主意到了问题的重要性,虽然他没有以肯定的口吻说,但是得到刘澜这般回应,就用最坏的可能继续推敲,对刘澜说道:“如果真入主公所料一般,那么袁绍这一次真既然在当吸引人注目的目标,那么他十有便不会亲自带兵南下了,反而可以肯定是文丑和高览无疑,这文丑对其有些了解,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