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寿春之战(139)(第2/3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从几十万人里寻找人才,蜀汉焉有不败之理?

    而且因为东汉的特殊性,已经中原在汉时天下之首的属性,这里远不是巴蜀可比,正是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日后如果他得不着中原,那么以他现在控制的区域,在人口上自然就趋于劣势,现在都这么缺人才,日后人才的缺口与曹操和袁绍比只后不断被拉大,所以有些事可不是什么防患于未然,而是早作打算,最少要保证日后不会出现青黄不接,无人可用的情况。

    刘澜期待着这一趟的到来,不过在此之前,他还得一直忍耐着无人可用的尴尬,看起来他帐下真正的大将不少,可这却是情况在丢失了青徐二州的结果,如果现在军中去掉了赵云、徐方、徐盛乃至臧霸等人,那他身边可不是就剩下了关羽和黄忠,对了还有一个张飞。

    有此三人看起来足够了,但是未来如果再拿下吴郡和会稽呢,派人驻守吗,不派人那就只留太守,到时候山越袭扰怎么处置,对付山越必须得派大将进行征缴。

    而且刘澜人才缺口还不解决只是武将,文职官吏就更缺乏了,虽然郑玄的弟子门生过来不少,可杯水车薪,人家弟子以世家子弟居多,更多的人最终选择的还是返回原籍,在冀州和许都出仕为主,留在他这里的,十之二三。

    这都算是因为有郑玄的关系,不然留下来的人更少,这就是有背影的好处,袁家是例子,曹操也一样,更何况现在曹操还摇着汉天子的大旗,不知吸引了多少人才过去,这一点刘澜现在比不了,以后也比不了,他非常清楚,但是对于这些人才,刘澜同样一早就做好了决定,庠序甚至是太学必须要抓紧建设起来,刘澜要做的不似传统的庠序,几十个人的学校,而是要大力推广教育,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人能掌握知识,让知识不在成为世家特有。

    想做这样的事情,压力阻力一定很大,但不管难度有多大,刘澜一定会排除万难,让更多的人成材,然后用儒家的乡选里表之法来让为他们设定进阶之路,选择正在有文化有经验有能力并且清廉的官员。

    金字塔形的选拔机制不仅要用在军队,更要用在地方,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产能够不断升迁,给予那些不断在努力不断在进步的人提供更多机会,他相信就算是人口比例无法与曹操和袁绍相提并论,但是却可以通过更高效的选材方式来弥补不足,让他始终有资格与二人一争长短。

    第二天一早,王修和张纮便同时启程,前往许都,可是在张纮离开不久,刘澜却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历史上,张纮在这个时间点好像也奉孙策之命去了许都,最后被曹操强留了下来,而在许都期间,他与陈琳的相识,更是引出了小巫见大巫的一段佳话。

    他第一个想法就是把张纮截下,换其他人再去,可是他一句走远了,而且就算换人,可能适得其反,让他更据理力争的要前去许都了,不过在他的有限记忆里,张纮最后还是回到了江东,所以刘澜并不担心他会像陈群和孔融那样,一去不复返。

    对于二人的离开,刘澜颇为无奈,被曹操钻了空子,没办法谁让他现在还要打着汉室的旗号呢,虽然他也完全可以像袁绍那样不奉诏,但这一次却是被钻了空子,人家直接找到了这两个人传诏,甚至在这之前更是暗中联络了陈群的父亲,老先生和老擎天对刘澜有救命之恩,陈家做什么选择,刘澜都不会阻拦,只能放他们离开。

    而孔融,对于汉室的忠诚,根本不可能在见到诏书之后拒绝,甚至在他身边这样的人有太多太多,他们留在将军府,那是因为汉室因为天子没有传召,没有抛出橄榄枝,如果有一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那么他们也会义无反顾的离开。

    对于他们,刘澜无能为力,但是现在在秣陵,他却有能力保证诏书抵达不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诏书要到秣陵,先得过水军这一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