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寿春之战(200)(第2/3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事必须要慎之又慎,不能不管,却有必须要杜绝出现一管就死的情况,如果交由地方处理,那么当清议出现抨击地方施政时,遭受打压和抱负当如何,如果交由将军府来管,那同样的情况发生,谁又能管?那时候学生们感受到不公,自然会再次抗议甚至是远走他乡,到许都去邺城出仕,失去了人心,也就失去了生气,秣陵要完,我和你们也都要完!”

    张昭出列,道:“主公所言不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清议不走偏,而不是不许他们去清议,其实清议本来就是双刃剑,对一些违纪乱法的贪官污吏清议就是民间的自负组成的监察御史,有他们在,这些人就不得不小心,不敢那么肆无忌惮,可是这些人呢,又都是读书人,以文乱法的情况又非常严重,他们哪一个不通圣人之教的,往往引经据典对新政胡乱抨击,如果有理有据,已经证明新政是失败的,那抨击也认了,可刚颁布下去,就开始唱衰,造成百姓抵触,最后要么是坚持下来有所收获,要么就是在强烈的反对声音下无疾而终,所以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有所限制了,当然就如主公所言,要限制但不能盲目的限制,我看这个事不如由我们内阁来牵头,下面可以成立一个机构,负责清议一事,这个部门完全可以让郑学的博士许汜来出任,由他来审议,我们来监管。”

    张昭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能让孙邵拿去,而如果他直接说将军府来监管,那肯定也会被孙邵反对,索性他就以内阁的名义。

    其实张昭是非常喜欢现在这个样子的,在他心里,不管是盐铁还是石渠阁会议,不就是一次丞相御史大夫等辩论朝政的得失的会议,虽然石渠阁会议是一次学术上的辩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用刘澜的话说,学术上的辩论可以留在庠序里,反之内阁应该更加接近盐铁会议,超越盐铁会议,可不就是刘澜所想,张昭所愿吗?

    庠序,不管是郑学还是太学,他们存在的意义,应该是像石渠阁时期的那场辩论,成为学校里的常态,哪里应该是学术的圣地,可以对时政发表意见,但那里该是学习的地方,反之讨论时政的地方,争议的地方应该是在内阁,只有在这里,对施政得失明确后,再开始施行。

    所以庠序不管是在刘澜还是张昭的眼中,就是应该起到太学的以往该有的样子,是储存人材的地方,学生可以关心天下大事,但绝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学生可以以天下以己任,但不能为了自己出彩,就去造谣生事。

    “我再申明一点,庠序要成为和确保学生们能够成为栋梁之才的地方,他们于国家大事有所见解,我的态度是可以允许,但更希望他们的经历放在经义上,辩论时更多在不同经义的看法和理解上去辩论,辩明得失,而不是像庙堂之上那样为了符合政策就去歪解经义,去刻意找到政令与经义相似之处的歪曲,要让清议不变成空谈,要让学子不变成老学究,不能让学生皓首穷经,变成不识五谷,甚至是两耳不闻窗外之事的老学究,至于说他们对现在的新政诽谤和诋毁,刻意引导,要让他们明白士农工商不是一二三四,而是平等一致,都是在各自领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都在再为富强而努力,每个人的存在都应该成为互补,而不是高人一等的轻视!”

    刘澜在这些事情上一句多次阐明自己的意见,对此不管是张昭还是孙邵已经早已接受,毕竟很多现实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以前也是反对者,而现在却是大力支持,毕竟都看到了实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是刘澜在沛县的新政为他们打开了全新的大门,或许他们也会像现在的学生们一样。

    ~~~~~~~~

    在袁术死后,马延便率军退回了徐州,而他回到徐州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一道命令,率领部队前往高邮,当他一门心思准备着对广陵作战时,却发现他的到来却是撤换了高邮的冀州主力,在负责起了防守任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