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龙虎传人(第1/2页)  混元天尊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龙虎山,古华夏道教的发源地、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在中国道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龙虎山山势磅礴大气,巍峨壮观;水色秀丽可人,生趣盎然。自汉朝末年开始,便有历代张姓天师定居于此,守龙虎山寻真觅仙,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传承至今历时一千八百余年。

    每代天师都受历代王朝册封推崇,赏金赐银不计其数,广建道观,美修楼阁,成为名副其实的道都。

    然而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历经上千年战火硝烟的洗礼,龙虎山多数宫殿道观都已废旧坍圮,人迹罕至,唯有天师府硕果仅存,龙虎山也早已不复当年的盛世繁华。

    只是近年来,人世间物欲横流。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寄希望于神秘莫测的仙。有钱的求神拜佛妄图富贵不衰,贫贱的烧香跪拜奢求出人头地。故冷落多年的天师府香火又逐渐兴盛起来,逢年过节更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旭日东升,万物复苏,秀美的龙虎山都氤氲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空灵飘渺,远望如诗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道家讲求吐纳练气,调和阴阳。天师府后山突出的悬崖边,坐着一个十八九岁的英武青年正盘膝而坐,双手自然搭在膝盖上,微闭双眼,呼吸平和,随着他的胸膛起伏变化,正以一种奇妙的韵律在呼吸吐纳,仔细看去,似乎有若有若无的白气在他的口鼻间流转,甚是玄妙。

    这青年身着一袭不合年龄的老式道袍,腰背挺直,坐如松柏,精气十足,任清晨的雾气打湿了衣衫也毫无所觉,显然已入定良久。他只是简单地坐在那,便如同天然生长在这悬崖峭壁上的古树一般,毫无突兀之感,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直到晨光铺满天际,山间的薄雾尽数散去,天地间一片光明。年轻人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缓缓睁开双眼,灵动的双眸给人一种温和恬静之感,他立身而起,眉眼俊秀,面容坚毅,身材颀长,伸展双臂,活动筋骨,举手投足透着一股书卷气。任谁看一眼都会赞一声:“好一个风姿无双的少年郎”。

    道士名叫张衡,是早已没落的张家的独苗。他自幼聪明伶俐悟性奇佳,自五岁跟随爷爷修道起便展露出不凡的天赋,在上代老天师的教导下,张易对张家历代珍藏的典籍无不了然于心,各类道家经典早已融会贯通,精通三教经典,医卜、战阵、天文、地理也都有所涉猎,是张家下一代当之无愧的天师继承人。

    奈何地球环境突变,几百年前不知为何天地间灵气突然减少,日渐稀薄。张衡空有满腹道藏,但没有灵气可供吸纳,如无源之水,在修行一道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在天师府给人算卦解签,谋取生计。

    他每每翻看典籍,看到族谱上所记载的先祖们或霞举或乘鹤或御龙飞升仙界得情景都心旌摇荡,羡慕不已,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向道之心。

    十多年枯燥的修道生涯,使得张衡远比同龄人冷静沉着,思维缜密,外有道家锻体术日复一日的打磨,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小毛孩。

    此刻站在悬崖边,看着漫山的晨光以及初升的红日,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但张衡心中却恨不得骂娘。他自忖幼时修道至今,没有一日懈怠。且不说典籍上记载的修道界近三百年无人达到的白日飞升那遥不可及的传奇境界,自己今年十五岁却还没触摸到修真的门槛,真是让人抓狂不已。

    想到地球灵气如此稀薄,佛教道教各经典所记载的末法时代便是这种情景,张衡心中失望至极。

    “哎,修行之人的末日真的到来了吗。”张衡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摸着自己手上带了十几年从没有离身的一个朴素的深红色手串。这手串由九个圆形小珠串联而成,非金非木非石,这么多年张衡都没有研究出它的材质。据说这是龙虎山第一代先祖机缘所得,虽代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