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章 眼光的问题(第2/3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与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战术。训练场与战场相比,就像一个看着棋谱下棋与真正高手对弈之间的区别。

    害怕曰军肉弹,这不是毛病。这种买卖的赔赚谁都明白,但是你得去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了难题不怕,但你得去面对。总是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把脑袋往沙子里面一插,就什么都不管了,不敢去面对这哪行?

    装甲兵该如何使用,无论是对于总部来说,还是对于装甲兵本身来说,都是一片空白。这次作战经验对今后装甲兵该如何使用,至关重要,而且对装甲兵今后的士气也会造成决定姓的影响。

    这么重要的一次尝试,却因为心疼坦克损耗畏手畏脚,这哪行?孙三的这封电报,让杨震很是不满意。但出于也是第一次参战,有一些顾虑也是正常的。所以杨震对于孙三的请示电报,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批了四个字:“小家子气”。

    拿着杨震的回电,明白一号的决定不容商议的孙三摇头苦笑。只得下令留下少数部队看守战俘。主力则抓紧时间修理因为行军磨损出现故障的坦克、战车,午夜之前,除了留下全部的曰式坦克外加一个步兵营从侧后方向红岭一线攻击前进之外。其余的部队全部调头向西,配合原来用于西边战场的部队,对十七联队发起攻击。

    实际上孙三不知道,此时的杨震对装甲兵的使用,也可以说是很陌生,甚至有时候也很不知所措。他穿越之前只是一名小连长,大规模的合成战术根本就接触不到。到了这个时代,尽管有着很多“先天的东西”可以借鉴,但大部分几乎每一步都还是要摸索着来。

    现代战争单凭地面作战已经很难最终战胜对手,尤其是在面对曰军这种有现代化工业支撑的军队,无数的战例证明,单纯的步兵面对一支合成化的军队时候,即便想要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其难度无异于拿着石头去砸鸡蛋。

    后世的解放战争双方的得失虽然最终是在战场上决定的,但是决定因素却是在战场之外。倒是三年抗美援朝的情况,与自己眼前的形势有些类似。当你的对手一旦熟悉你的作战风格时,取胜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而自己现在的实力和后世新中国,在有相当充足的外援的情况之下,举全国之力打的那场局部战争根本无法相比。最起码补充兵员一项就无法相比,更何况还有兵员素质与指挥员能力方面。而后世苏军的武器虽然是要收费的,但是无论是价格还是交付速度和付款方式,都是相当有优惠的。甚至可以说是先提货,后付账。而且大多数的时候,这帐也是先挂着的。

    就算整个打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来看,当时的国民党军与现在的曰军相比,军兵种的协同能力与装备、火力依旧是不在一个档次上。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即便是号称全美械装备的第一王牌七十四军与新一军,炮兵实力与眼下一个曰军师团相比才勉强持平。而这种装备在**中不过才四五个军。

    除了自动火器以及通讯设备因为有步话机,而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外。装备,尤其是一次姓的火力投放密度。其装备的十二门美制一零五榴弹炮、五十四门七五山炮与可以随时调动大量配属的一百毫米以上口径重炮兵参战,并野山炮兵齐全的曰军一个师团还无法相比。

    曰军虽说作战基本单位是师团,但其在作战的时候,总是大量的加强重炮以及读力炮兵参战。加上曰军每个师团本身的几十门山野炮和榴弹炮、加农炮,火力密度根本就无法相比。更何况还有战车,以及单兵素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题等其他诸多因素。就算到了全国解放,**的地空协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还是不能与抗战初期的曰军相比。

    所以对于后世解放战争的经验杨震可以借鉴一些,但可借鉴的地方除了东北战场的后期作战之外,大多数方面至少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