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胜于无(第2/3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提出这个要求只不过是去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以便为未來指挥对日轰炸取得一些相关的经验而已,毕竟海上长途飞行,与陆地上长途飞行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沒有参照物,苏制轰炸机仪表落后的情况之下,经验还是相当重要的。

    只是经过地面训练,以及在陆地试验型飞行,很难满足海上飞行需要,而这却恰恰是对于作为岛国的日本,展开轰炸的最前提条件,而抗联四周不靠海,想要取得这个经验只能暂时指望苏联人。

    苏联人愿意帮这个忙那是最好,不愿意帮也不用去强求,如果苏联人真的可以,杨震倒是希望他们能够再提供一批伊尔四轰炸机,以补充抗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还有些不足的现状,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沒有太过于指望。

    早在当初签署协议的时候,苏联人能不能完全遵守关于这方面的协议,杨震也沒有太在乎,即便是那位里亚贝舍夫中将,沒有太多的犹豫便同意将这条列入其中,但在杨震看來,想要一向视违约如吃饭一样的苏联人完全遵守这个协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签不签是一码回事,执行不执行,对于苏联人來说就是另外一码回事了,虽然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之下,苏联人不会向以前一样翻脸犹如翻书,但是有些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苏联利益的情况之下,他们压根就不会当做一回事。

    不过杨震沒有想到,苏联人虽说只给培养了二十个机组外加四十名领航员,但是却将苏联因为战争停产的最新式的中型轰炸机叶尔二轰炸机,到年底还幸存的六十余架连同所有图纸一起全部转交给了抗联。

    强行从抗联手中换走了,全部还有战斗力的一百二十架苏二轻型轰炸机,对于这笔交易,其实杨震很是不满意,叶尔二轰炸机四千余公里的航程,两千公里以上航程一吨的载弹量的确是远远的满足了抗联的需要。

    但是这种飞机的可靠性,实在是太差了,尤其是发动机的可靠性,简直就和一堆垃圾一样,苏联方面运抵过來的第一批六架轰炸机,在抵达抗联试飞的时候,就有四架因为发动机的故障趴窝。

    剩下的两架,还有一架在起飞五分钟之后两个发动机全部失灵,一头直接栽向地面,好在当时飞行的高度不高,这些飞机发动机不咋地,但是机体却是相当的结实,几名空勤人员,只是受了一点轻伤。

    这样的轰炸机杨震哪里敢要,这不是送自己的飞行员上天参战,而是直接让他们去下地狱,但苏联人以赶回所有抗联在苏联留学生为要挟,逼迫抗联同意交换,在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引发太大争议,以及美国人答应给予一定补偿的情况之下,杨震最终还是答应了交换。

    苏联人在丢掉了所有对德轰炸的前进基地之后,这些远程轰炸机也失去了所有的作用,而且这些叶尔二轰炸机,对机场跑道的要求比较高,无法作为前线轰炸机使用,苏军便拿出來和抗联交换,更符合眼下苏军情况,可以作为前线轰炸机使用苏二轻型轰炸机。

    当然杨震最终点头,还是因为美国人答应,协调英国人再给予抗联性能不低于七十架巴特尔轻型轰炸机作为补偿,杨震根本就不想做这笔交易,英国这种轻型轰炸机,性能在苏二轻型轰炸机之上,如果能得到一批自然是好事,可以有效缓解抗联a二零攻击机的压力。

    其实杨震虽然不太喜欢苏二轻型轰炸机,因为这种飞机的装甲有些过于薄了,自卫火力也很差,但是其操纵性能良好,以及对机场极低的要求,与苏军sb系列轰炸机相比,航程要远上不少不说,载弹量也并未少多少。

    最关键的是操纵性与保养性,以及对前线机场的适应能力,远远的优于sb系列轰炸机,目前作为前线支援战术轰炸机使用,性能依旧不算是落后,对于抗联來说拿伊尔四轰炸机和db三这样的航程两千多公里的轰炸机,去做前线轰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