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态势和体系,以及兵力部署的重点部位和方向。在抗联的地毯式轰炸之中,这个方向的日军并不是抗联轰炸机的重点轰炸目标。除了部分由法制战斗机改装的攻击机配合之外,装甲一旅的攻势,主要还是依靠地面火力支援。
只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防御阵地,在空中、地面双重打击之下虽说损失不轻,一线防御工事大部被摧毁,但纵深的防御体系,大致上还算是完好。最关键的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除了一线阵地之外,整个纵深防御体系的‘射’界,居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南的。
一线防御的工事,多以环形防御与暗堡相结合。其真正的核心工事,则全部都放在了二线纵深地带。一线的火力点以轻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为主。重机枪与反坦克炮的火力点,全部都放在二线阵地。
而在一二线防御阵地之间,设置了大量的梅‘花’型火力点与倒打火力点。利用地形修改,加上人工堆积的大量反坦克障碍物,与明暗碉堡相结合。所有的暗堡,全部都是三百六十度‘射’界的。并利用超编的重机枪与速‘射’炮,组成单独的火力单元。每一‘门’速‘射’炮周边二十米之内,都至少有一‘挺’机枪进行火力掩护。
火力部署上虽说火炮的数量不算多,但所属火炮的‘射’程足够。尤其是英制二十五磅野炮,一万两千余米的最大‘射’程,即便是抗联的苏制m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都不如。虽说炮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射’程却给抗联的攻击部队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这些火炮,将日军整个一二线防御地带标明了‘射’击标尺。并不与抗联打‘炮’战,而是专‘门’用来配合机枪阵地压制抗联的步兵。前沿各个阵地与后方炮兵阵地之间,架设的通讯线路全部地下话。
一旦某一方向出现问题,立即集中火力不惜炮弹的拼命进行火力拦截。而这些火炮的掩体,没有部署在一般认为可靠的丘陵地区的反斜面阵地上。而是基本上都是在丘陵地带前的半地下工事之内,并经过仔细的伪装。炮兵阵地部署的,也相当巧妙的利用的地形的变化。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