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潮起 第四章 副总指挥的坚持(第2/3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尽可能的减少驮马的配置。一是驮马多了,大部分的骑兵都已经解散了的关内各个根据地实在养活不起。第二驮马在山区作战,也一样不是很方便。

    在副总指挥看来,挺进军的编制虽说团一级,以及团以下部队火力配备大大的加强,但是还是略微显得笨重。各大军区完全可以以原来挺进军部队,作为重装部队使用,其余的部队还是作为轻装使用。

    至于今后,随着抗联的军工发展,以及部队作战形势的改变,在装备上的调整还可以随时进行。但是在眼下,还是尽可能的保证部队在山区的机动性。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现有关内各个根据地,还要以山区为主要作战区域的情况之下,装备过于笨重还是会影响到部队的机动性。

    等到不远的将来,部队真正打出山区,到那个时候在调整也不迟。副总指挥的意思,当前主要面对的问题,还是要尽快的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改掉百团大战暴露出来的毛病。

    对于这一点杨震几经犹豫和考虑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所以在几经商议之后,出关部队原来计划淘汰的掷弹筒保留。再加上抗联从历次大批战利品中调拨的,每个步兵班配备一个。

    给每个连配备了一个火箭筒班装备三门火箭筒,作为营以下部队的直瞄火力使用,战时下配到班排,以解决部队缺乏最基本的攻坚能力的局面。将原有配备给连一级的六零迫击炮,上调到每个营两门。与原来的重机枪,统一编制为重火力连。

    团一级除了一个下辖四门八二迫击炮,以及两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的连之外,还增编了一个八门制的无后坐力炮连和一个高机连。但是将原来规划之中团属的步兵炮连,全部编入旅一级的建制。原来旅属山野炮营,改为山炮、步兵炮与战防炮混编的炮兵营。

    原来配属给旅属山炮营的多余炮兵,则组建了一批独立的山炮部队,在战时由指挥员根据战况的发展,进行火力上的调配。这个火力的配备与挺进军相比,还另外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将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依靠畜力的装备,尽可能的编入旅一级。

    同时旅以下部队,增加了直瞄火力的编制。防空武器的配备,则是尽可能的以轻便的高射机枪为主。这样的火力配置,即保证了旅一级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援火力,也保证了团以下部队的机动能力。

    每个旅各级建制,营以上还是采取三三制。旅下属三个步兵团和直属炮兵,团下属三个步兵营以及直属炮兵部队。每个步兵营下属三个步兵连,以及一个火力连。步兵连每个班都有轻机枪和掷弹筒各一挺、冲锋枪两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营一级的重机枪支援。

    不过根据武器来源的不同,这种编制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编制是换装日械部队的编制,其余的德械部队还是不一样。各部队原有的马克沁重机枪,捷克、比利时、法制的七九机枪,以及七九步枪在经过检修之后,配备给单一部队。

    在苏联转交的德军武器装备,数量满足需要之前,作为临时替代品。这些七九枪械,尤其是最受欢迎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勃朗宁轻机枪,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在经过翻新之后,配备给德械部队作为班用机枪使用。

    而原来的重机枪,除了部分保留的马克沁和勃朗宁之外,其余的由德制三四重机枪代替。冲锋枪也是日械编制抗联制造的冲锋枪,改为德制四零冲锋枪。其余的支援火力,基本不变。

    虽说抗联已经停止了日械轻武器弹药的生产,但是依旧还有数量巨大的库存。不算之前历次作战的缴获与之前抗联自己制造的,就是此次李明瑞实施的丰收者行动,就从奉天兵工厂搞来了一大批的弹药。

    仅仅六五和七七毫米子弹,就足以满足将关内所有部队全部换装为日械之后,三到五年使用的。再加上日械普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